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人才工作精神,持续深化法院与高校的双向交流协作,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举行合作共建座谈会暨合作共建协议签约仪式。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靳学军,党组成员、副院长兼政治部主任宋鱼水,立案庭庭长仪军,综合办副主任、党务人事部负责人刘嘉及毕业于公安大学的干警代表参加活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曹诗权,公安大学法学院院长李玉华、公安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温永启、校办副主任苗磊及校办相关工作人员前来知产法院参加仪式。

  签约仪式上,靳学军院长和曹诗权校长共同签署《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合作共建协议》。根据协议,双方今后将在法治人才联合培养、人才队伍建设和双向交流、法治理论和司法实务研究资源共享等方面持续加强合作,合力打造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更好服务首都法治工作大局。

  毕业于公安大学的干警代表审判二庭法官助理万超汇报了从公安大学“校门”走进法院“院门”的感受。宋鱼水副院长向公安大学与会领导介绍了知产法院人才培养工作情况。

  曹诗权校长表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为国内首家知识产权专门法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事业改革创新的产物,与知识产权法院建立合作共建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的有力举措,也是公安大学积极融入北京发展大局、创新法学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举措,希望双方在研究生实践锻炼、法治研究人才互派、法学理论和实务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靳学军院长指出,公安大学在刑事法学和数据法律等学科专业上具有优势资源,双方合作前景广阔,在推进首都法治建设上具有一致性和共通性,希望双方优势互补,促进法学教育与审判实践深度融合,推进法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发展。共建协议的签订代表院校合作进入了新阶段,有了新起点,双方力争从四个方面继续拓宽合作宽度与深度,取得更多成果:一是共建研究生专业实习与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知产法院“实习法律研修助理”项目平台共同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二是共建法学理论与审判实务教学基地,在教学相长中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三是协同开展法治理论研究,畅通司法经验与学术理论共享渠道;四是共建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共同为法治人才队伍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