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2024年10月27日,2024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暨宁夏回族自治区非遗工坊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班在宁夏大学开班。此次培训为期30天,来自全区的40名非遗工坊负责人代表及相关从业人员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提升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水平,壮大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发展能力的优秀传承队伍,推动全区非遗工坊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此次培训班邀请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林继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苑利,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知遥等国内非遗专家及区内北方民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大学的学者现场授课。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教学、交流创作等形式,使学员们通过系统学习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相关知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最新研究理论成果,深入探讨交流非遗品牌打造与营销策略、非遗应用新媒体传播技巧、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等先进经验,设计制作非遗创意和研发新产品,推出一批优秀非遗作品,有效提升学员创新能力。

本次培训班,学员们拓眼界、增学养、强基础,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文化自信。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水平,推动全区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近年来,全区非遗保护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系统性保护传承弘扬成果显著。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达到5667项;“花儿”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8个项目列入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4个项目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89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认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2名、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7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国家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培训参与院校3所(2023年增加1所,宁夏大学);设立5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认定非遗工坊109个;建立自治区非遗保护传承基地141个。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