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20日,记者从宁波海关获悉,针对进出口侵权假冒行为,该关2021年度共查获涉嫌侵权货物(物品)582批次,查扣各类侵权货物(物品)约1664.9万件,案值约4850.3万元人民币。
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
护航“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货登上国际舞台,“中国智造”成为中国企业开拓市场的新利器。但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的民族品牌,也面临着被“山寨”假冒的风险。
民族品牌“小米”在全球热度大幅提升,各种假冒伪劣产品的出口也随之增多。这不仅对小米品牌在海外的商业布局及正品销售产生影响,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全球消费者对小米品牌的信任。小米公司寻求“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帮助的需求十分强烈。
对此,宁波海关积极回应相关公司的维权需求,开展线上线下交流和培训,并建立执法协作快速反应机制和即时联络沟通机制,迅速进行风险分析和布控,成效显著。
2021年8月,宁波海关所属梅山海关关员根据预定式布控指令对一票申报出口货物进行查验时发现,该票货物中的硅胶手机壳上印有小米“POCO”标识,五颜六色的硅胶手机壳虽然套了外包装,但仍有很重的异味溢出。
宁波海关随即联系小米公司进行确权,经确认该批硅胶手机壳为侵权产品,经清点数量达19300个,目前已作出没收加罚款的行政处罚。
据统计,仅2021年,宁波海关帮助该公司扣留侵犯商标权、专利权的货物7批次,涉及产品有电动滑板车、代步车、手机壳等,假货出口目的地涉及德国、英国、西班牙等重要市场,涉案金额近亿元人民币。
加强对小米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海关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执法的一个缩影。2021年,宁波海关共查获涉嫌侵犯自主知识产权案件119起,案值1500多万元人民币,品牌涉及“小米”“华为”“抖音短视频LOGO”“美的”“三环”“TJWELD”等,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企业赠送的感谢信和锦旗6封/面。
加强进口渠道知识产权保护
坚决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近年来,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违法活动的力度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环境不断优化,侵权违法活动有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趋势,海关在进口环节查获侵权货物数量有所增加。
2021年1月12日,某公司向海关申报从越南进口一批品名为男式全棉针织T恤的货物。考虑到T恤是贴身用品,直接关系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宁波海关通过风险分析提前对该批货物下达了布控指令。
宁波海关所属北仑海关查验关员发现,该公司从越南进口的这批服装的标签被剪破,凭借执法经验,判断该剪标行为可能为掩藏侵权的新手法,于是扩大查验比例,进行全倒箱查验。
经清点,查获大量涉嫌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剪标服装共计2万多件,包括“马球标识图形”“Calvin Klein”“CARTELO及图形”“HUGO BOSS”等商标,按正品价值计算约600多万元人民币。
在案件调查过程中,虽货主辩称货物为授权生产,但经各权利人确认并核实情况,发现该批货物为生产厂家私下生产,并非授权产品,为制造以假乱真的假象,特意用剪标的手法冒充原单正品。最终,宁波海关对该案作出没收加罚款的行政处罚。
随着低端产业链往东南亚国家转移,侵权假冒也呈现转移趋势。进口货物特别是“入口”“贴身”等货物,直接关系民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宁波海关注重防范化解影响民众重大风险的因素,严守国门安全。
引导企业知识产权备案
浙企知识产权备案数全国第一
浙江是民营企业大省,众多的中小企业组成了浙江经济的大动脉和毛细血管,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在创新驱动方面拥有了自身的知识产权成果,自身品牌也越打越响。
随着企业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知识产权纠纷数量也有所增加。面对这一情况,宁波海关综合运用传统和数字化媒介,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知识产权政策宣讲和培训,2021年已为近300家中小企业进行培训,累计线上线下参训超过1500人次。在宣讲中重点鼓励企业将其知识产权在海关总署申请备案。
“企业要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宁波海关综合处处长张志斌谈及,企业将自身的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在海关总署进行备案之后,各地海关在进出口环节启动依职权主动保护程序就有了法律基础,对知识产权权利人来说,其权利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救济。
据统计,目前浙江省知识产权有效备案13067项,约占全国的31.38%,权利人数量3058个,两项数据均居全国首位。
展望未来,宁波海关将继续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紧扣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企业创新,促进便利维权,在净化口岸环境、维护口岸秩序的同时,倡导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守法便利的营商环境,服务新发展格局。(李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