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一、2021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全面落实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局党组部署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二、2021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主要目标

  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7件。培育认定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家以上。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到3亿元以上。新增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10家以上。全市知识产权专员队伍动态发展到700人以上。新增1件以上驰名商标、1件以上地理标志产品、3件以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以上集体商标。全市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不低于上年。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覆盖面不低于60%。

  三、2021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重点工作

  (一)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政策体系,加大《六安市关于支持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的若干措施》(六政办〔2020〕33号)宣贯力度。发挥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作用,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继续做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纳入政府管理目标绩效考核,着力提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争先进位。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提升行动,全面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制定下发知识产权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加强指导调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认真谋划“十四五”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工作。

  (二)全链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从政策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跨部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构建行政执法、行政裁决、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诚信体系建设等工作有机衔接程序。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多种手段,从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执法稽查、竞争执法、标准、信用管理等业务工作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增强系统保护能力。高质量建设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充分发挥快速协同保护作用。认真做好2021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

  (三)组织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省、市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创建,推出一批掌握行业领域关键技术、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广泛征集企业专利技术需求,深度对接高校院所技术供给,促进专利技术转移转化。建立知识产权融资需求项目库,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对接,推动专利商标混合质押,扩大融资受益面。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推动企业和高校院所、服务机构加强合作,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培育一批国内竞争力强、具有较强前瞻性、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高价值专利。推进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加快商标品牌国际化建设。

  (四)继续加大商标品牌建设力度。加大驰名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申报注册和申请力度,加强乡土品牌建设。各县区分别申报申请2件以上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以上驰名商标。启动创建霍山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工作。深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工作。加强地理标志工作帮扶指导,充分挖掘六安市特色名优产品,积极指导其申请地理标志产品。规范专用标志、官方标志的使用和管理,加强对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行为监管。深入开展春茶保护,秋季地理标志保护等专项行动,加大地理标志保护力度。支持鼓励县区开展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做好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推荐工作。

  (五)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加大对商标、专利侵权案件的指导力度,提升执法指导效果。大力提高专利案件办理质量和数量,继续推动专利纠纷调解案件工作全覆盖。各县区局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不低于上年数字。开展地理标志换标“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抽查覆盖面不低于60%。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电商、展会、驰名商标、涉农地理标志等重点领域,开展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积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做好电商平台、实体市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建设工作。加强商标、专利、地理标志典型案例、指导案例推选,开展专利商标行政保护案卷评查。健全跨部门跨地区执法保护协作机制,深化区域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抓好专利侵权等行政裁决案件办理,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加强专利执法维权,继续做好电商纠纷案件办理工作。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检验鉴定技术支撑工作体系。

  (六)筹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推动各县区创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力争2021年底全覆盖。加强知识产权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的培育,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完善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依托产业园、众创空间、大型商超、行业组织等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服务站。

  (七)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信用分类分级监管试点。以地理标志、专利、商标为试点对象,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信用分类分级监管试点工作。推动行业协会、企业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推动商标、地理标志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对非正常专利申请和恶意商标申请注册行为的信用监管。

  (八)着力提升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能力。支持创新主体建立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体系,指导做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显著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创新推进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鼓励市场化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发展。深入推进商标受理窗口“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服务便利化程度。加大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培育引进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六安市知识产权对接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步伐,扎实创建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试点县、示范园区,积极组织参加国家和省专利奖评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专员制度。持续深入开展“蓝天”等专项行动,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专利法》、《商标法》、《安徽省专利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知识产权各项工作的宣传。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