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以下简称“工匠大会”)于7月30日上午落幕。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作为工匠大会的承办方和东道主,打造“一展、一会、一论坛”三大亮点,即“匠耀京华”北京工匠创新成果展、第三届北京大工匠表彰大会和北京工匠创新发展论坛。
关注1 20位工匠人才携带32件创新成果现场展示
北京工匠创新成果展位于北京展览馆2号馆东南侧,展区呈现科技化、工厂化整体设计风格,融合北京地标性的特色元素。
入口处设计LED大屏幕循环播放主题宣传片;顶部吊装的屏幕循环播放北京工匠人才的宣传海报,设计配合展览的主题。在主屏幕后边,设以“工”字形的屏幕设计,播放北京工匠人才主要事迹的视频,体现工人、工厂、工会的三工文化;展区内布置53张展板,以图文的形式介绍北京市的工匠人才培养工作、展示部分优秀工匠人才的工匠事迹和创新成果;另外邀请了20位工匠人才,携带他们的32件实物创新成果现场展示。
记者了解到,整个展区分为四部分。前言和科学统筹部分主要介绍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统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包括北京大工匠在内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匠心培育部分主要从思想政治引领、工匠精神培育、专业技能培训三个方面展示北京市各单位加强新时代首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
淬炼成钢部分主要展示北京市各个层面积极打造职工发展平台,贯通职工技能人才发展通道,促使工匠人才脱颖而出的情况。重点展示北京大工匠选树、职工技能竞赛、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五小”发明等方面的成果。
匠星闪耀部分主要从智慧城市、医药健康、高端制造、数字技术、人工智能5个方面,展示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匠人才开展岗位练兵、推进创新创造,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成果。
关注2 28位第三届北京大工匠集中亮相宣读誓言
第三届北京大工匠表彰大会于7月29日上午举行。这是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28位第三届北京大工匠首次集中亮相。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谭天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齐静,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王晓峰,北京市委主题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组长黄塞溪,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良,68名第一、第二、第三届北京大工匠,以及各省区市总工会代表、北京市产改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等出席表彰大会。
“要持续深化工匠培育选树机制,围绕首都产业发展需要,坚持实战实绩导向,加大评选表彰力度,让‘北京大工匠’成为首都劳动者的响亮名片。”齐静代表北京市总工会致辞时表示,要利用教育、科技资源集聚的优势,打造“首都职工教育培训联盟”,开展工匠学院建设试点,培育职工匠师队伍,为职工提供更广阔的成长成才平台。
她提到,特别要深化区域劳动和技能竞赛,促进资源共享、交流合作,自觉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要畅通工匠、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深化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聚力名师带徒、技术创新、难题攻关,推动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4位第三届北京大工匠作为工匠代表,现场分享了成长经历和工匠故事。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第一届北京大工匠代表刘更生和第二届北京大工匠代表孟大鹏为第三届北京大工匠致推荐词,与会领导为第三届北京大工匠颁发奖杯。
表彰大会上,28名第三届北京大工匠集体宣读了《北京工匠宣言》。他们表示,首都发展使命召唤、强国建设重任在肩,将立足本职岗位,做奋进新征程的建设者;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勇于超越自我,做奋进新征程的实干者;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潜心技术攻关,做奋进新征程的引领者。
关注3 北京建立市级以上职工创新工作室791家
7月29日,北京工匠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展览馆举办。本次论坛是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7场分论坛之一。记者了解到,北京目前共建立市级以上职工创新工作室791家,职工创新成果2万余项,其中1.4万项获得知识产权,5100余项获得各类科技奖励。
此外,推出创新项目助推、职工发明专利助推、工匠创新项目助推等7项服务,累计发放助推资金4100余万元,惠及职工上万人。
论坛以“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邹震,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郭鲁钢,北京市委主题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成员刘文杰出席论坛。
论坛包括主旨发言和圆桌对话两个环节。在主旨发言环节,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制冰师刘博强,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建工安装集团时代创新公司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陶建伟,第一届北京大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北京昌平供电公司配电不停电作业室班长王月鹏作主旨发言,分享自身成长经历、个人事迹以及对工匠培养等方面的思考。
在圆桌对话环节,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北京石油学会理事长孙丽丽,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八三厂高级技师曹彦生,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吴晓军等围绕如何创新工匠队伍培育机制、工匠力量如何推动社会发展进行深入研讨。
关注4 京津冀协同发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7月28日上午,在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共同启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劳动和技能竞赛”。
据了解,竞赛活动于2023年至2025年举办,分别围绕交通、产业、生态等重点领域以“轨道上的京津冀”“创新京津冀”“美丽京津冀”为主题,由三地总工会轮流牵头主办。
2023年开展“轨道上的京津冀”劳动和技能竞赛,主要以京津冀地区在建、运营的线路和站点的业务为载体,以17万职工为参赛主体,围绕三地铁路建设、维护保障的“高质量”和交通运营的“一体化”开展劳动竞赛,聚焦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融合发展,组织交通行业的职工开展技能竞赛。今后两年将继续开展“创新京津冀”劳动和技能竞赛、“美丽京津冀”劳动和技能竞赛。
其中,“创新京津冀”主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美丽京津冀”主要围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治污减排、水资源保护、生态文化建设等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