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记者从10月10日召开的“推动公平竞争制度不断完善,大力培育和弘扬公平竞争文化”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北京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持续领跑全国,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18.3件,稳居全国第一。

北京在全国率先实施国家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投入近8000万元支持中小微企业购买并实施专利技术,切实解决企业困难。启动专利开放许可试点,累计发布项目近3000项,发布数量居全国首位;开展光伏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成立我国首个“量子计算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完善跨区域知识产权交易信息联合发布机制,发布项目1000余项;支持区域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互联网+大数据+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打造知识产权创新服务云平台。

为推动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北京市开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市商务局联合印发《北京市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管理办法(试行)》,6月19日开通线上登记系统,累计接收23家单位的51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

同时,北京市高标准建设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区,积极探索专利裁决权下放。从严从重从快打击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恶意抢注“全红婵”“清澈的爱”等商标违法行为。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完成涉及近2万件非正常专利申请的整改及撤回工作。进驻服贸会、科博会等,建设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实现“零投诉”“零侵权”。

市知识产权局还会同市金融监管局为北京市单项冠军和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障,支持158家企业投保1452件专利,保费补贴1500万元。北京还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海外保险试点,提供风险保障4200万元。

为了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北京市建设“1+17+N”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面、工作精准的“服务网络”。印发《北京市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规范化水平;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出台《北京市创新主体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计划(2023-2025年)》,建设全国首家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库,在中日、中德产业园等国际化园区设立13个海外维权服务联络站;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平台,实现群众“零跑腿”。(记者 庞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