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重庆市渝北区出台《渝北区质量品牌和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后,企业创造创新活力争相迸发。2022年国内商标、驰名商标、专利拥有量领跑全市,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3年位于全市前列。

强化政策引领,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2022年,渝北区新增国内商标注册申请12864件,新增国内商标注册10531件,累计国内商标注册88347件,中国驰名商标20件,稳居全市第一。新增专利授权7750件,同比增长3.5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525件,同比增长10.43%。新增PCT专利申请66件。渝北区有效发明专利总量685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31.09件,较全市平均水平15.77件高出15.32件,较去年同期24.64件净增6.45件。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ULPA超高效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方法”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是重庆市获得该奖项的16家公司之一。

渝北区在全区实施知识产权“强企”行动,加强对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的引导与培育,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渝北区现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3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3家。2022年,全区市级优势企业数量两江新区53家,渝北区仅次于两江新区,正稳步从知识产权大区到知识产权强区迈进。

渝北区坚持需求导向,打造全市首个商标品牌指导站。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先后两次邀请专家对园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邀请重庆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专家一行莅临示范园现场指导工作,争取政策支持。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商标品牌建设的成功探索,有利于促进品牌经济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深度融合。

深化川渝合作,提升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能力。渝北区强化执法队伍执法能力建设,全年组织知识产权执法能力提升培训班2次,参训人数100余人次。广泛开展川渝两地合作,与四川邻水县、达川区、开江县等八区县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信息联络员,共同开展2022年度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名录专项检查。扎实开展“蓝天”行动,开展三批次共计974件非正常专利申请核查及前六批非正常专利申请核查“回头看”工作,非正常专利申请撤回率达到9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深入开展“铁拳”行动、奥林匹克标志查处、川渝“巴蜀味道”知识产权联合执法等多个专项行动,累计查处知识产权案件35件,有效震慑商标侵权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其中,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查处的侵犯“立白”系列注册商标专用权案,被评为重庆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发挥知识产权调委会作用,成功调解赵海如代申请人重庆沙克科技有限公司办理软件著作权纠纷案,完成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零的突破。

推动质押融资,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益。围绕渝北区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紧扣产业发展热点和方向,引导空港园区、创新经济走廊实施优势核心产业专利导航项目,围绕产业链加快部署创新链、专利链。充分发挥润泽医药等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企业示范引领功能,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知识产权布局、许可、转移转化。结合“惠企纾困”,主动对接银行及评估机构,对有质押融资需求的企业实行“一对一”“点对点”跟踪服务,实现政银企三方联动,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费、保险费、评估费给予补贴,推动专利商标混合质押,扩大融资受益面,2022年完成融资0.46亿元(半年数据)。以优化营商环境为要求,以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为导向,以实现银企共赢为目标,通过质押融资,知识产权高效流转,创新活力加速释放。(黄志毅、谢旺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