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9月19日,重庆市侨联联合市高法院、市检察院、市知识产权局、渝北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法护发展 侨助创新”送法进千家侨企活动暨重庆侨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激发全市侨界创新活力,提升侨企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侨企侨商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贡献者,是全市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侨联相关负责人在活动中表示,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聚焦侨商侨企、侨界群众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实际需求,主动加强同行政、司法等有关部门的工作协作,帮助侨企依法及时快速处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同时依托市侨联法顾委,加强与海外律师团队、华侨华人社团交流合作,强化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供给,帮助侨商侨企和侨界群众降低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成本,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活动中,市侨联与西南政法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与华侨大学法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就共同做好涉侨权益保护工作达成了合作意向,将推动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涉侨知识产权保护品牌,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侨联+高校”“高校+高校”合作机制。

活动现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宏光,华侨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刘超,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市高院民三庭相关负责人等围绕涉侨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及防控、“地方文化标志”保护的地方立法模式与路径、提升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格局等方面作了专题分享,与会侨商侨企代表就侨企有关问题进行现场交流咨询。

“今天的会议干货满满,我已做好笔记,回去组织知识产权团队进一步学习和消化。”“今天的分享既有专业的理论讲解,又有可行的实践操作,切实为侨资企业发展提供了帮助。”现场参加活动的侨企代表纷纷表示收获很大,进一步提升了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保护能力。

近年来,市侨联联合市高法院、市检察院,深化和拓展法侨、检侨合作机制,围绕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检察公益诉讼等方面内容,优化护侨惠侨安侨服务措施,最大程度凝聚侨心、汇聚侨力。如依托“重庆法院纠纷易解平台”,搭建线上涉侨纠纷解决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贯通,海内海外联动”的涉侨权益保护新机制。此外,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涉侨检察工作的意见》,举行“益心为公 侨界同行”专场检察开放日活动,在磁器口古镇等3地创设“益之家.侨爱心”检察公益诉讼志愿者驿站,推动侨联组织“侨胞之家”与检察机关“益之家”阵地共建共融。

据悉,“法护发展.侨助创新”送法进千家侨企活动既是重庆法侨、检侨合作的创新延续,也是按照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全会以及全市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助力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有益尝试。未来,市侨联将与市高法院、市检察院、市知识产权局等单位加强联动,聚焦联席会议机制、构建知识产权维权体系等内容,探索建立“侨联组织+行政部门+司法机关”全链条侨商侨企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质量和效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