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近年来,湖北咸宁市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健全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完善政策保障,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3月24日,咸宁市政府办印发了《推动高质量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知识产权创造量质明显提升,培育一批高价值核心专利、知名品牌、地理标志,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注册商标申请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马德里商标注册量在全省进位,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超过50000件。
政策解读
为什么突出品牌引领?
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品牌已是一种商品综合品质的体现和代表,当人们想到某一品牌的同时总会和时尚、文化、价值联想到一起,企业在创品牌时不断地创造时尚,培育文化,随着企业的做强做大,不断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向产品开发优势、产品质量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转变。对消费者来说,品牌是影响消费者选择和购买的形象和感觉。对品牌所有者来说,品牌是挖掘大众消费潜意识能量的工具。
咸宁本土知名品牌偏少,本土品牌潜力并未充分挖掘。制定《实施方案》,旨在实现激发本土企业品牌创建和运营积极性,充分释放品牌潜力,赋予本土产品地方特色影响力,提升知识产权转化效能,强化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在知识产权方面有哪些措施?
1.实施品牌提升行动。通过储备、培育、申报三步走,促进行业品牌、地区集群品牌、地理标志发展;指导驰名商标、优势商标企业强化研发过程专利分析,推进专利、商标融合发展;优化商标受理窗口服务,打击商标抢注行为;支持咸宁品牌参与各类主题展示,举办咸宁品牌大赛,发布咸宁品牌建设成果,宣传推介咸宁品牌。
2.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绩效考核;推进知识产权仲裁、调解机构建设,强化维权援助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施信用监管和失信联合惩戒;组织开展跨部门、跨区域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网络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公益宣传和咨询服务,营造良好氛围。
3.推进知识产权“引育壮”工程。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转化运用、企业知识产权护航、荆楚品牌培育,加大对高价值知识产权企业、企业总部及研发基地、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等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培育、引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布局、检索、导航、贯标、申请、维权等服务,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加快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加大对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力度。
《实施方案》的激励措施有哪些?
1.对新获得“湖北名优”公共品牌的市属企业由市财政奖励10万元,县属企业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各奖励5万元。
2.对新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市属企业由市级财政奖励40万元,县属企业由市级财政奖励20万元、县(市、区)级财政按各地规定执行奖励。
3.对新获核准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行业协会(学会、中心)由市级财政奖励10万元、县(市、区)级财政按各地规定执行奖励。
4.每两年举办1次咸宁品牌大赛,市级财政对获奖单位给予奖励,奖励总额50万元。
5.对贷款人以商标权、专利权质押贷款融资并按期归还的,按商标、专利评估费用和贷款利息总额的50%予以补助,单笔金额不超过50万元。
6.对市属企业接受国企、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的,给予成交金额20%的补助,单笔金额不超过10万元。
短评
厚植知识产权发展动能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经济学里的一句老话,说明了标准和品牌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树标准、建品牌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专利质押实现由160万到1000万的突破;全市授权专利、新增注册商标同比增长29.50%、144.67%;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重点企业海外护航工程……咸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作用,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高度并正确地重视知识产权,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持续为产业及企业创新赋能,必将推动咸宁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守正出新。
亮点成就
奋力构建知识产权工作新格局
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深化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答好目标管理“指标题”,夯实机制运转“基础桩”,培育商标专利“金种子”,添加运用促进“助燃剂”、打造快速协同“保护网”、连通社会各界“民心桥”,奋力构建知识产权工作新格局。
答好“指标题”。2021年,咸宁市授权专利4746件,同比增长29.50%,其中发明授权119件,同比增长52.5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2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10件。全年注册商标9733件,同比增长144.67%,有效注册商标30721件,毎万户市场主体注册商标量1018.33件。全市拥有地理标志商标33件,驰名商标22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件。入选三大工程项目5件,获批知识产权试点中小学项目2家,获全省地理标志大赛金奖1个。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0个;地理标志商标换标完成11个,授权核准标志使用单位23家;地理标志产品完成换标6个,授权核准标志使用单位9家。撤回非正常专利申请228件,撤回率91.57%。
夯实“基础桩”。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任务措施及责任分工》,完善制度、优化机制、明确责任,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咸宁高新区印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了全市首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贴费政策;会同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版权局印发《关于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协同联动民事与刑事相互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实施意见》,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协同保护;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建设,织密全市“快保护”网络。专题解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宣贯知识产权工作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规划部署和重点任务,凝聚全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共识。
培育“金种子”。实施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助力喜玛拉雅、崇阳白茶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和品牌影响力,崇阳白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立足咸宁成长型产业集群,组织开展驰名商标摸底调查,为福人药业、天森实业、真奥金银花药业提供指导和帮助,筹备申报驰名商标。调整地理标志孵化库,对符合条件的地标资源实施分类培育、定向转化,申报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将“麦市干子”等9个地标孵化对象纳入培育范围。
添加“助燃剂”。走访80余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面对面”服务活动,围绕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挖掘及布局等方面进行交流指导。举办政银对接活动,对接人民银行、咸宁农商行、汉口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咸宁市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打通梗阻,促成真奥金银花药业与汉口银行达成专利质押1000万元的贷款协议。制定3年的专利转移转化任务目标,获得专项计划经费100万元,促进咸宁市专利转让、许可及质押贷款。组织9家知名品牌企业参加第三届湖北省地理标志大赛,其中“赤壁青砖茶”荣获金奖。积极推荐“赤壁青砖茶”参与遴选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现已成功入选第一批地标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组织真奥药业、联乐、众望等品牌参加第二届“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推荐白练、川牌青砖茶等8个品牌上榜“品牌湖北”专栏,提高咸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造“保护网”。实施重点企业海外护航工程,帮助1家企业制定“走出去”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监督检查,对全市26家商标代理机构的商标代理行为开展“双随机”检查。撤回非正常专利申请228件。举办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班3场,指导企业维护品牌形象。持续推进地理标志换标工作,“羊楼洞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使用企业、“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等24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许可人被核准使用专用标志。在市人民调解中心设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7件。将22件驰名商标、32件地理标志和273家高新技术企业纳入行政司法联合保护名录,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会同相关部门对25家重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解决企业难题12个。集中开展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专项行动,促成“贺胜”“贺胜桥”商标转让回咸宁。组织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全市系统共办理知识产权案件16件,罚没金额27.2万元。
连通“民心桥”。举办各类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开展入园惠企等服务,让知识产权走近企业、走近群众。举办“咸宁市2021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向市民群众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知识产权奖励政策、典型案例、品牌建设成果等内容,营造浓厚氛围。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宣讲“五进”活动,在社区、园区、企业、学校、市场向公众宣传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知识,让企业、群众进一步了解知识产权,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全市共举办知识产权培育、发展及维权培训班14期。
典型案例
成功办理1000万元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
3月11日,真奥金银花药业有限公司与汉口银行咸宁分行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办理1000万元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咸宁自2018年以来迎来专利质押融资新的突破。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和省知识产权局重点工作安排,咸宁市市场监管局深入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积极组织银企对接。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4次赴真奥金银花药业有限公司,全流程指导企业对接银行完成知识产权评估、质押贷款合同签订和质押合同登记,帮助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专利成功获得银行授信1000万元,解决了短期资金紧张的困难。
此次专利质押贷款不仅为企业融资拓宽了新思路、探索了新模式,也让更多企业看到了知识产权的价值所在,对激发全市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等产生积极影响。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以该案例为范本,更大力度开展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通过开展融资贴息补助加大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支持力度,引导更多企业实现知识产权价值资产化,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助推咸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