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湖北知识产权证券化实现零的突破。12月1日,“首创-武汉租赁知识产权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专精特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设立,湖北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成功发行。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以知识产权所产生的未来预期收益为基础资产,通过公开市场发行标准化债券的金融行为。此次产品发行规模1.05亿元,期限3年,知识产权标的主要来源于湖北专精特新企业,其中4家为武汉企业,涉及48件授权专利,覆盖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武汉市重点产业领域。

4家武汉专精特新企业为光谷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南华工业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雷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工建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南华工业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全船电气与信息化系统、智能无人舰船研发、智慧港口等领域技术领先。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企业已取得专利60多件,此次有4项发明专利参与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融资1000万元。“知识产权证券化使企业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实现融资,盘活了无形资产,有利于企业补充流动资金,促进发展。”这位负责人说。

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作为运营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托管、再许可、备案登记等运营服务,解决了专利评估难、处置难的问题,充分实现了专利的使用价值。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产品市场认购超过预期规模,表明这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质量和水准受到市场认可。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知识产权证券化是知识产权融资的新渠道,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成长型企业,往往由于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周期较长,企业的盈利存在滞后性,现金流压力较大。知识产权证券化为这些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助力做优做强。

“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相比,证券化产品融资成本低,还款期限长,资金使用灵活,科技企业短期债务压力较小。”这位负责人说。知识产权证券化为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可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形成良好协同。

据介绍,2019年起,武汉市市场监管局在省内率先启动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试点,调研北上广深等地先进经验。今年9月,市市场监管局出台《武汉市知识产权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对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的补贴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知识产权证券化是培育高价值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首单产品成功发行有利于全市范围复制推广,在全省乃至华中地区形成示范效应,切实缓解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为创新发展纾困赋能。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12月,全国首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深交所获批。数据显示,目前深交所已累计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逾百只,已惠及约1500家次科技创新企业,盘活4900余项知识产权。

此次产品发行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为项目安排人,武汉融资租赁公司为原始权益人,首创证券为专项计划管理人,武汉农商行是参与底层资产组建和产品认购的本地唯一银行机构。(通讯员沈世旻、周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