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在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湖北新春第一会——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上,10款“湖北造”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展示出湖北在科技创新领域从0到1的突破。这不仅是科技成果的展示,也对湖北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以知识产权保护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成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

知识产权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据着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过去一年,湖北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面实施“61020”全链条攻关,以武汉科创中心、汉江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科技力量矩阵加速形成,多项技术世界领先,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居全国前列。这些成就的背后,知识产权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激励创新、打造品牌、规范市场秩序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兴起,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新的难题。在实际情况中,知识产权领域侵权现象频发,且呈现出新型化、复杂化、高技术化的特征。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存在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问题;一些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面临“卡脖子”困境。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为例,其著作权归属地确定就存在争议。因此,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构建高效的保护和转化机制,破除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瓶颈,已成为当务之急。

以用为先,打通价值实现“中梗阻”,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一环。湖北作为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数据显示,湖北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专利商标质押总金额不断攀升,惠及众多企业,充分体现了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当前,湖北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51020”现代产业集群,只有紧紧抓住知识产权转化和运用这个关键,拓宽专利技术供给渠道、促进供需对接与转化实施、畅通质押融资渠道,才能将知识产权的价值充分释放,为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和经济稳定增长提供坚实保障。

在此基础上,还要以质为要,提升智慧成果“含金量”。湖北作为重要的创新资源富集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拥有众多知名品牌、优质地理标志产品等知识产权,这些都是湖北生产力要素发展水平的体现,彰显着湖北的综合实力。未来,一方面要建立市场培育机制,政府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服相结合,培育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推动与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的互联互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各领域培育高价值专利和优势商标,打造著作权精品,全方位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知识”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产权”依靠法律保障。今年1月1日,湖北首部知识产权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湖北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与之前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各方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和协同保护,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让创新得到充分保护。

知识产权是保护和激励科技创新的制度基石。在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湖北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堤坝将更加坚固,为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澎湃动能。(谭金山)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