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2月24日,长沙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推进会暨2025年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召开。据介绍,2024年,长沙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成果,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全链条实现了多点突破、全面开花。
在创造能力上,长沙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中跃居第32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61万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2.42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97万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8.29件。
转化运用方面,长沙在全国率先完成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点工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表扬。湖南大学、铁建重工获全国专利产业化十大优秀案例、中南大学获全国服务机构促进专利产业化十大优秀案例。
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迈上新台阶,长沙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考核、快速协同保护考核连续五年获评全国优秀等次;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打造多维度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入选国家发改委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
此外,长沙知识产权赋能发展成效显著。高校知识产权转化方面,实现专利转让许可10091件次,驻长高校实现转化专利684件、金额达8亿元,湘江新区挂牌成立知识产权转化运营中心,中南大学、湖南大学3项专利成果转化金额均超1亿元;专利密集型产业加速壮大,新增专利预审备案主体570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114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582件,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4.94亿元;商标地标价值加速显现,全市目前有效商标注册量达56.81万件,地理标志产值超500亿元。
据悉,2025年是长沙建设保护示范区的关键之年。长沙市知识产权系统将牢牢把握服务创新创业创造主体这一核心,紧紧围绕“1355”推进工作,坚持面向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创新团队、重点产业企业、重点商标品牌、重大纠纷化解“五个重点”,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计划、专利转化运用促进计划、创新型企业强基和登峰计划、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指数提升计划、海外知识产权护航计划等“五大计划”,加快建成高水平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