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深秋时节,台胞黄先生像往常一样,来到翔安区大嶝街道的盐兵楼,查看这栋楼的保护情况。作为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之一,盐兵楼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抗日的重要史迹。从被翔安区检察院聘为台胞检察联络员起,巡查涉台文物就成了黄先生的日常工作。

涉台文物是两岸“人同根”“文同源”的历史见证。近年来,厦门市各级检察机关邀请台胞担任听证员、公益诉讼观察员、检察联络员和文物保护志愿者,营造涉台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共治局面;在全国创新实践“检察监督+台胞参与+社会共管”涉台文物检察保护模式,建立起涉台文化遗产保护多方协作机制,实现涉台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性。

2020年9月,翔安区检察院接到公益诉讼观察员反映,辖区内盐兵楼有部分毁损。经办检察官现场核实后发现,盐兵楼二层尤其是前廊已坍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遗失。三个月后,翔安区检察院发出了厦门市首份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推动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及时制定修缮方案,采取抢救措施。

历经70多个日夜的专业修缮,盐兵楼以近乎原貌的状态重获新生。在该案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联合政府部门、公益组织等共同举办公益诉讼现场会,邀请台胞实地查看涉台文物保护情况,同时聘请5名台胞为首批涉台文物保护志愿者,发挥他们的专长,为涉台文物保护提供信息和专业支持。

据悉,厦门现有涉台文物202处。针对部分涉台文物年久失修、疏于管理导致毁损等问题,厦门市检察机关依法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向有关主管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及时修缮、保护涉台文物。得益于检察保护机制的协力推进,海沧区“开台王”颜思齐祖陵颜慥墓、思明区陈化成墓等一批涉台文物得到修缮保护。

如今,越来越多台胞与社会各界携手守护涉台文物,检察机关也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深度挖掘涉台文物周边的人文、生态、公益价值,助力涉台文物活化利用——在海沧,海沧区检察院会同文旅等部门推动将颜慥墓和开台文化公园等涉台特色文化设施,打造成兼具旅游观光、教育教学整体功能的服务区块;在思明,思明区检察院推动区文旅局成立陈化成文物保护中心,开展陈化成墓、祠、故居等史迹“周末文物游”志愿宣导等活动。

日前召开的全市涉台检察工作推进会上传来消息,厦门市将持续在涉台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探索创新,全市检察机关正探索将“检察监督+台胞参与+社会共管”涉台文物检察保护模式延伸拓展至涉台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厦门市目前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200个,其中大多数流传至台湾地区。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涉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共护两岸情感记忆,也有助于增进两岸人民情感交流和融合。(记者 张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