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近日,《南平市松溪县探索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新模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被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2025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刊发推广。
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突出“便企、惠企、活企、亲企、安企”为导向,持续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南平市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首家综合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福建武夷山)获批成立,政和白茶入选全国首批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名单,全市13个项目入选全国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名单。
持续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将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延伸至园区,在福建省南平市重点产业园区设立“知创福建”工作站,形成以1分平台5园区工作站的公共服务体系。在氟新材料、小电池产业链集聚区南平市邵武市、延平区设立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站,支持推动企业对接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机械设备、电子信息领域专利快审服务资源。2024年以来,在各工业园区、高校院所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15场次。全市新注册商标14304件,新增地理标志商标1件(延平贡茶),授权专利3333件。
搭建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桥梁。推进高校院所专利开放许可,促进专利成果实现“一对多”许可的高效转化,完成专利免费许可备案76件,位列全福建省第二。建立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贷款“白名单”推送机制,新增专利权质押贷款47笔,贷款金额3.86亿元,惠及中小企业41家。推动地标注册人规范地标授权许可,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企业达1659家,位列全福建省第一。
完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与浙江衢州、江西上饶、安徽黄山共签《四省边际知识产权行政司法协同保护框架协议》,共建“闽浙赣皖”四省边际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跨域合作机制。设立“南平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托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构建了“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一体化运作新格局,成功调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17件。
下一步,福建省南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对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要求,聚焦创新发展需要和经营主体关切,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更好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制度作用,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创造内生动力和活力。(王逸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