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为加强广东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完善东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推进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12月28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暂行办法》:

  建立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

  东莞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保护难、传承难、利用不佳等问题。尽管国家和省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但在实际开展工作中,东莞市仍然缺乏有效的政策规章和制度保障。

  制定地方规范性文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调查、保存、认定、保护、传承和利用等各环节进行规范,能使东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充分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困难,及时制定出台符合东莞市的规范性文件非常必要。

  《暂行办法》共九章,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单位、传承基地及非遗工作站的认定与退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费的设置等方面的内容。

  《暂行办法》主要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基础上,结合东莞市实际进行优化完善,一是设定了考核制度,建立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填补了省条例的空白;二是对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的申报条件、传承人的义务和职责、各类项目经费补助条件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具体明确。

  濒危项目最多三年每年获补助20万

  在补助和奖励方面,《暂行办法》规定了“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经费补助”“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项目经费补助”“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经费补助”的补助项目。

  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展演与展示、资料整理、学术交流、带徒授艺等传承活动。市级以上的在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均可获得补助经费,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万元。

  濒危项目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扶持市级以上代表性项目的濒危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濒危项目补助每年设置1-3个项目名额。以一年为一期,每个项目每期补助20万元,同一个项目最多可以连续获得3期补助。

  非遗工作站补助经费主要用于非遗项目展示、研究传播、活化、孵化。经评估认定的非遗工作站可获得经费补助市财政补助标准为50万元,分三年拨付。

  此外,新增省级以上项目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奖励经费用于奖励成功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单位,以激励带动全市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当年新入选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市政府于次年按以下标准对其项目保护单位进行奖励:新入选省级或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为国家级50万元、省级30万元;新入选省级或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实行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为国家级20万元、省级10万元。(李金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