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020年以来,广东深圳海关持续加强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组织开展了“龙腾”“净网”“蓝网”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深圳在全国城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一级指标考核中排名第二。
据统计,2020年,该关共查扣侵权货物5700余万件,案值超过5800万元,比2019年全年分别增长308.1%、65.5%,查扣侵权货物数量和案值均列全国海关第一。
重拳打击侵权,保护创新动力
2020年9月底,权利人广州三雅摩托车有限公司发现重庆某公司准备出口摩洛哥的一批摩托车涉嫌侵犯其“摩托车整车”外观设计专利权,侵权产品一旦出口,不仅严重损害该公司的经济利益,甚至会使该公司苦心经营多年的摩洛哥市场遭受重大打击。
三雅公司根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向深圳海关申请扣留侵权嫌疑产品。深圳海关工作人员在审核并指导权利人提供相关侵权证据材料后,对装载侵权产品的集装箱进行了紧急布控,一举查获涉嫌侵权摩托车420台,价值人民币173万元,并全力配合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在48小时内完成诉前行为保全工作,侵权嫌疑产品被及时拦截在国门之内。三雅公司代表表示,企业创新离不开执法机关的保驾护航,海关是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国门屏障。
对标“最严格保护”标准,深圳海关从执法机制、执法重点、执法手段、执法队伍等方面打造海关“严保护”样本,主动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在信息收集、趋势分析、联动办案等方面与企业开展配合,强化跨关区合作,全方位打击货运、邮快件、转运等渠道侵权行为,有效打击侵权货物口岸漂移,实现链条治理。
强化培塑帮扶,营造创新环境
2020年4月,深圳海关在兄弟海关通报的一宗侵权案件线索中发现,关区重要的防疫医疗物资生产企业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知识产权并未在海关备案,如果产品被假冒出口,该公司无法在进出口环节获得海关的全面保护,其创新权益必然遭受侵害。
深圳海关迅速联系企业,介绍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积极指导企业准备相关材料,通过在线方式向海关总署提出了知识产权备案申请并迅速获得了核准。疫情发生以来,深圳海关指导稳健医疗、安保科技、齐心集团等3家生产防疫医疗物资的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在总署办理了知识产权备案,与迈瑞医疗等重点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联络员机制,点对点服务企业维权。
齐心集团海关业务负责人陈丽云表示,在海关的帮扶下,该公司2020年出口销售额有望超过5700万美元,同比增长超过6倍,公司产品不仅在传统外贸渠道成功进入欧洲市场,同时通过跨境电商渠道成功“出海”。
2020年,深圳海关先后出台包括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措施在内的一系列帮扶措施,联合行业协会开展提升保护意识、加强客户侵权风险管控等培训,覆盖企业900余家。依托12360海关热线,及时答复企业知识产权咨询700余个,快速解决企业在打假维权、知识产权货物进出口、复工复产等环节的相关问题,关区创新企业新增备案知识产权664项,增长36.9%。
融入共治格局,激励创新发展
2020年9月11日,深圳海关所属大鹏海关依据权利人提供的信息,在某公司申报出口的启动电源中,发现有847个在外包装及产品上标有“UL”标识,涉嫌侵犯“UL及图形”商标专用权。经权利人确认为侵权商品,货物价值27.3万元。
深圳海关同时向公安机关通报案件线索,公安机关通过调查,在生产工厂查获相同型号并标有“UL”标识的启动电源成品、半成品约3000个,价值人民币140余万元。通过权利人、海关、公安机关三方配合,追本溯源查处生产工厂,实现了“打源头、摧网络、断链条”侵权综合治理。
全年,深圳海关强化“两法”衔接,夯实“国内+边境”侵权打击立体结构,巩固“刑事司法+行政执法”知识产权保护特色体系,推动构建融入“大保护”共治格局。与公安部门建立侵权案件信息线上沟通机制,实现线索快速通报、侦查提前介入、立案信息及时反馈,2020年向公安部门通报侵权案件或线索68宗。
同时,深圳海关加入深圳市知识产权“一站式”保护平台,与深圳市烟草专卖部门联合销毁侵权香烟3000多万支,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署关于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的合作备忘录,在执法合作、宣传培训、企业培塑、侵权判定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合作,与深圳市中院知识产权庭建立司法协助联系,就证据保全、证据调取等加强合作。
深圳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殷允伟表示,该关将按照海关总署工作部署,落实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全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渠道、重点商品的精准打击,进一步深化关企合作、提升创新企业自主维权能力,加强协同共治、推动形成全链条保护格局。(记者董芳芳,通讯员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