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广东深圳将探索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更好激发创新活力。4月28日,两个涉及知识产权的报告——深圳市政府关于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和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8年“领跑”全国

  作为创新之城,深圳知识产权创造数量和质量一直“领跑”全国。根据报告,2021年,深圳专利授权量27.92万件,商标注册量46.44万件,均居全国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4万件,占全国25.52%,连续18年全国第一;获中国专利金奖4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1项,占全国1/8。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在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全国第一,在2021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全省第一。

  在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之下,深圳2020年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46%,居全球城市前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万家,居全国城市第二;市场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排名全国城市第一。

  知识产权案件惩罚性赔偿超1.25亿元

  近年来,深圳市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专利侵权、假冒商标、网络盗版等违法行为,去年全市查处知识产权侵权行政案件1608件,刑事案件470件。

  赔偿数额低和审理周期长一直是知识产权维权的难点。2020年修订后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6种知识产权侵权情形可从重确定惩罚性赔偿数额,以特区立法的形式在深圳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此基础上,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全国首个《关于知识产权民事侵权纠纷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指导意见》,为司法实践适用惩罚性赔偿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引。目前,深圳市已在10多宗案件判决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金额超1.25亿元。

  如何加快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不让企业“赢了官司输了市场”?深圳市深入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试点建设,行政裁决案件平均办理期限压缩至65天。深圳市各级法院建立“速裁+快审+精审”三梯次审判机制,审理周期由原来的至少半年缩短至最快2个半月。

  探索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新兴领域多样化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逐渐增强。深圳市出台《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制定《电子商务行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系列指南》《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指南》,研究起草《深圳市直播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不断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根据计划,下一步深圳市还将结合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规划和发展实际,探索数据知识产权等新领域新业态保护规则,争取为全省、全国积累经验。

  推动设立大湾区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

  知识产权案件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术事实查明,给办案人员带来很大困难。作为一项创新之举,深圳市建立了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技术调查官制度,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去年,技术调查官共参与案件次数190余次。根据计划,深圳市还将推动设置行政执法技术调查官员额,鼓励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和志愿者队伍。

  为进一步落实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任务,深圳市还将加快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完善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建立健全举证责任转移制度,探索降低商业秘密侵权刑事立案门槛和行政执法证据要求,推动深圳经济特区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立法。

  深圳市还将加快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深圳分中心、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等重大平台,推动设立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和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提升深圳知识产权服务能级。同时,加强深圳市知识产权智库建设,探索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知识产权智库机构,研究推进在深圳设立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更好服务深圳创新发展。(记者 李舒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