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9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百强科技集群,“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二位,仅次于东京-横滨科技集群。
全球创新指数每年对世界各国和经济体的顶层创新能力进行排名——利用专利申请和科学论文发表数据来确定世界领先科技活动的各个集聚地。作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中的“主力军”,深圳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
记者从广东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了解到,深圳获批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创新动能更加强劲、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多项核心指标居全国前列。国家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连续五年获评优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考核连续三年全国第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评价连续3年位居全国首位。
“盘活”知识产权 创新动能更强劲
截至7月底,深圳累计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2.20万件,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04.28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8倍;累计国内专利授权量204.06万件,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
亮丽的数据的背后,是深圳知识产权沃土培植了强劲的创新动能。
深圳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平台为支撑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机制,突出专利产业化目标,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全面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统筹发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平台作用,推动高价值专利与企业精准对接、加速转化。截至目前,深圳已推动21家高校院所完成专利盘点1.7万件,组织800余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创新主体积极参与专利盘活工作。指导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交易服务平台等平台上线运营专利超过10万件,推动存量专利精准对接和快速转化。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聚焦成果转移转化,梳理科技成果清单,绘制成果转化图谱,践行‘联合攻关+定制知识产权+转化约定收益’的成果转化组合拳模式,推动重点专利实施开放许可,采用先使用后付费、入门费加提成或分期付款等支付方式进行转化。2024年上半年联动450余家企业资源,推动286件专利实施开放许可,实现专利转让许可392件,合作合同金额2.03亿元。”
创新知识产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服务创新的另一个“法宝”,科创企业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对外发布了《深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清单(2024版)》,涵盖全市3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52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特色产品。据悉,这是全国市级层面首次发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清单。中小微企业可通过该产品清单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特色产品,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的直达性和可获得性,助力深圳市知识产权金融高质量发展。
1000万元!深圳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最近融资落地。在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与深圳金融监管局的共同指导下,深圳优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其持有的数据知识产权向交通银行深圳分行申请融资,成功获得1000万元贷款,成为深圳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优钱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受益对象,通过数据知识产权获得贷款,既解决了企业融资需求,也体现了金融机构和市场对于数据知识产权价值的认可。”
据悉,今年1至8月,全市专利及商标质押登记金额311.95亿元,同比增长215.55%,登记笔数1026笔,同比增长131.08%,惠及企业933家。今年新发行12单规模共25.61亿元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有效盘活知识产权285项,帮助187家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累计发行91单总规模204.4亿元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盘活知识产权2659项,惠及企业1383家,发行量和发行规模持续领跑全国。
保护知识产权 创新创业更安心
“小米”商标是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商标,某天猫店铺在未取得商标权利人授权的情况下在平板电脑等类似商品上使用“小米派”字样作为商品标题和店铺链接关键词,构成商标侵权。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依法对当事人作出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这宗案例入选2023年度全国商标行政保护典型案例,是深圳实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的众多案例之一。
深圳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开展“护航”“蓝天”“有为闪耀”“剑网”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查处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化妆品案等一批大要案,“小米派”注册商标侵权案、“南山荔枝”地理标志产品案等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全国首批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专利侵权纠纷检验鉴定技术支撑体系试点、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试点、分级分类信用监管试点,构建市区联动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累计受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5266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纠纷快速处理系统报送案件800余件,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案件处理时间较法定时限压缩50%,行政裁决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司法部联合向全国复制推广。
依托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深圳分中心,深圳建立风险预警防控、案件监测响应、纠纷应对指导、意识能力提升、资源整合共享“五位一体”全流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工作体系,为1724余家企业提供“一对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减少市场损失超21亿美元。9月4日,成功揭牌并运行深圳首个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深圳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德国)工作站,将为在欧深圳企业提供属地化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据悉,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深圳目前建设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1家(并在全市11个区开设分窗口)、省级商业秘密保护基地2个、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站28个,培育示范园区11个、示范企业24家。
深圳市人大代表、中广核研究院学科带头人胡婧表示,作为创新之城,知识产权的高水平保护是深圳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据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深圳谋划部署粤港澳大湾区协同保护、全链条保护区域精品、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口岸知识产权护航、知识产权保护助推创新要素集聚、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等六大工程,推动知识产权保护要素、重要平台、重大项目聚集,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优化服务供给 产业发展更迅猛
“真是快多了,体现了深圳速度!”这是一位专利申请人在办理预审业务后的切身感受。
深圳市持续优化知识产权业务办理,推进知识产权“一窗通办”,截至今年8月,累计完成各类知识产权业务85万笔,专利代办业务“零差错”纪录刷新至110个月。开展香港申请人发明专利优先审查试点,经深圳代办处推荐进入优先审查程序的香港发明专利授权周期平均为86天(正常要二十个月左右),大幅缩短审查周期。
今年初,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出台《深圳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方案》,围绕知识产权全链条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形成了“市重要节点网点+各区分窗口+工作站”多层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领域,是知识产权服务的重点。为推进知识产权和产业创新的协同发展,深圳围绕科技项目的立项、研发、产出成果等全流程开展嵌入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指导开展百余个专利导航项目,发布产业深度分析报告,加快重点产业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布局。截至2023年底,在超高清视频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建成43家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推进新技术转化为高价值专利。
在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方面,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出台了《深圳市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生态区。截至2024年8月,深圳市已培育备案商标代理机构3241家、专利代理机构(含分支机构)587家、专利代理师2576人,均居全省首位,为广大创新主体带来了真真切切的便利。
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为提升专利布局质效,深圳积极发挥新能源、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的预审服务优势,截至2024年8月,累计完成专利预审4.5万件,充分利用专利预审和PPH专利快速审查通道作用,大幅提升创新主体国内外专利布局质效。(记者 何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