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11月7至8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的2024年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交流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200多所高校的5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唐洪武指出,华南理工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建好学校科技创新和企业市场之间的“高速路”,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华工支撑”。

“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也是知识产权创造的重要主体,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对于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罗方述指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相关专题研究,提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转化能力。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一级巡视员张国辉表示,近年来,教育部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合作,提升高校专利质量和转化运用,建设了一批示范高校和信息服务中心,全面提升了高校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以《从新工科教育到新质生产力:端到端、高质量、高效率科创生态体系建设探索》为题,分享了科创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思考与体会。多位来自政府部门、高校和企业的代表作主题发言,围绕大湾区成果转化、高校知识产权政策解读与发展现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策略等议题。

本次大会设三个分会场,邀请28位知识产权专家进行专题报告,主题涵盖高校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与转移转化、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化以及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会上举行了高校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科技成果对接签约仪式,华南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与广东省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会议举办期间,与会代表还实地参观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图书馆、广汽埃安新能源工厂、广州黄埔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以及中新广州知识城发展规划馆。(记者陈亮,实习生苏莉棋,通讯员华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