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4月10日,广东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前海国际仲裁大厦举办“世界知识产权日”专题活动,近百名仲裁员、法官、企业及法律界代表共商知识产权保护新路径。活动中,深圳国际仲裁院院长助理、知仲中心主任陈巧梅发布《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工作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知仲中心联合全球57个国家或地区的322名知识产权仲裁员,办理了1088宗知识产权案,总争议金额超24亿元,累计办结知识产权类案件954宗,结案率为87.7%。此外,知仲中心推动超200家高科技企业签署《知识产权争议解决信用承诺书》,首创单方承诺+对方启动仲裁的管辖模式,增强仲裁的灵活性;借助“智慧仲裁系统”和程序优化,案件组庭到结案平均123天,最短时长为55天,提升服务效率;及时总结知识产权仲裁经验,发布多个知识产权仲裁典型案例;和深圳市各区政府合作出台仲裁费支持政策,为市场主体提供便利、精准的仲裁服务;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知识产权仲裁专业性、国际性显著突出。

知仲中心副主任王媛媛介绍了《深圳国际仲裁院专利争议仲裁程序指引》的亮点。据悉,该《指引》自2025年3月10日起实施,在专利争议仲裁领域有新增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等案由类型、建立庭前会议与证据调查令制度、构建“专家证人+技术勘验”双轨查证体系、首创仲裁临时禁令制度、允许仲裁庭审查专利有效性等多项突破。

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申晴介绍了南山区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情况。作为经济科技强区,南山区累计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4.59万件,占全国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800件,约为全国的24倍。2024年,南山区发明专利授权量就达2.77万件,占全国2.9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462件,占全国6.43%;技术合同交易登记8692项,成交额563.66亿元,分别占全市51.74%和35.11%。近年来,南山区从海外维权、商业秘密保护、协同保护三方面发力,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区内企业提供多方位服务。(记者 范宏韬)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