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4月16日,2025年广东佛山市“地理标志助力‘百千万工程’主题沙龙”活动在顺德陈村举行,现场推出全市首个“佛山地标好物”产教融合平台,以“政府出策+高校出力+农户出品”三方联动模式,为地理标志产品插上数字化翅膀。同期,顺德国兰、顺德鳗鱼等4大农产品地理标志转化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国家初审,标志着佛山在地标品牌化与产业融合上迈出关键一步,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活动现场推出佛山首个“佛山地标好物”产教融合平台,以“政府出策+高校出力+农户出品”三方联动模式,为地理标志产品插上数字化翅膀。该平台由佛山市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佛山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与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携手打造,目标让优质地标产品打破地域限制和传统认知局限,从“土特产”变身“网红爆款”。平台将吸纳更多农户和企业加入,年内将整合全市地标资源,纳入平台统一销售,通过电商直播、文旅融合、互动营销等创新模式,拓宽地标产品线上销售渠道,为农民增收提供有效途径。
记者在活动现场获悉,“顺德国兰”“顺德鳗鱼”“陈村蝴蝶兰”“陈村年桔”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初审。地理标志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顺德区市场监管局未来将围绕四大地理标志产品制定地方标准,确保产品“从种养殖到销售终端”的品质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将联合公安、农业农村、各镇街相关部门,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信誉。
据悉,此次活动是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的“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宣传系列活动之一。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清明,陈村镇人民政府党委副书记、镇长岑坤杰,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晓婷出席活动仪式并为活动致辞。(记者 何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