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2023年,甘肃天水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落实“三新一高”要求,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不断加大商标品牌培育力度,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工作体系,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有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一是聚焦高质量创造,打造核心竞争力。天水市成立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的实施意见》《天水市贯彻〈甘肃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做好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政策支撑。突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导向,2023年共列入省级计划项目3项,获得项目资金支持85万元,培育省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家、示范企业4家、高价值专利项目3个。天水市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都有明显提升,新增发明专利73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461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56件,中国专利优秀奖6项,甘肃省专利奖38项,甘肃省专利发明人奖7项;高价值发明专利193件,居全省第3位;今年1至9月,全市新申请注册商标2593件,核准注册商标1303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14418件;2018年以来,新增清水核桃、甘谷花椒、甘谷月季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数达17件,列全省第三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件,“甘谷白条党参”、“清水黑木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分别进入初审公告阶段和实质审查阶段;天水市驰名商标17件,与兰州市并列全省第一位。
二是聚焦大保护格局,推动全链条保护。持续开展“蓝天”专项行动,对商标代理及非正常专利申报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打击商标恶意抢注,保护商品品牌,撤回不以创新为目的的专利申请134件。对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25家企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标志的81家企业实行清单式监管。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查处侵犯“秦安蜜桃”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2件,罚款11190元;查处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用权商品案1件,罚款1000元,这是天水市首次查处的地理标志和特殊标志案件。积极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市市场监管局与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署《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与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天水海关、天水经开区管委会共同签署《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合作备忘录》。分别在天水市、经开区、清水县设立了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天水市设立了知识产权仲裁服务工作站,在天水经开区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和公共服务网点、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积极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集中统一履职。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天水局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工作,调解案件32件。市、县区联动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对假冒知名品牌及“傍名人”“搭便车”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23件,罚款19.92万元。
三是聚焦高效益运用,激发市场原动力。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深入企业问计问需,宣传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启动建设2家省级商标和52家市级商标品牌指导站,延伸优化天水商标受理窗口服务,企业不出县区就可办理商标业务。4户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265亿元,其中商标权质押融资1.2亿元,专利权质押融资650万元;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申请的4件长期维护专利已经实现产值16.5亿元,累计增加税收8248万元。加强地理标志培育申报和引导挖掘,努力扩大地理标志保护覆盖面。深入企业指导推动地理标志用标工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企业从2018年的7家增加至25家,证明商标专用标志使用企业从2018年的12家增加至81家,用标率快速增长,覆盖面快速扩大。
四是聚焦示范区创建,探索可复制经验。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甘谷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秦安县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有序推进。全市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为契机,深入社区、学校、园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普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发放宣传资料,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有效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