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近年来,吉林长春市知识产权局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省知识产权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安排,紧紧围绕吉林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长春“3转、4强、7新”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职能融合,持续集聚优势资源,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实效。2022年4月,长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行;8月,长春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今年6月,又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截至9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到26034件,全省占比83.4%,同比增长24%,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8.7件,注册商标达18.8万件,同比增长10.1%。

完善组织机构,持续集聚知识产权工作合力

成立市级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长春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级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知识产权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法院、市公安局等34个相关委办局负责人为成员,在市知识产权局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坚持每半年向市政府常务会通报工作进展,在全市营商环境考核体系中设置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非诉纠纷解决和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4个二级指标,强化知识产权与司法、经济、科技、文化、金融等部门协作联动,构建全市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建强系统知识产权领导组织。2019年3月,长春市市场监管局成立并加挂知识产权局牌子,在市局机关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商标3个业务处室,成立了东北地区首个知识产权执法稽查分局,2021年成立长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知识产权局局长由市场监管局局长兼任,负责市知识产权局全面工作,市市场监管局两位副局长兼任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分别协助分管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和保护工作,组建市知识产权局“三人小班子”,按照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服务两条战线,统领系统知识产权工作。由知识产权保护处、保护中心、稽查执法分局构成知识产权保护战线,由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处、商标处构成服务创新发展战线,双线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协调配合,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

创新“专业+属地”的综合执法架构。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执法稽查分局专业优势,强化专业分局对基层的横向和纵向的考核、指导作用。对13个城区、开发区派出分局垂直管理,对4个县市区市场局实行业务指导,现有知识产权行政执法147人,负责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领域侵权假冒案件的查处,有效解决了执法主体分散的问题。由知识产权执法稽查分局牵头,加强与公安局、法院的深度沟通协作,建立常态协调机制,累计召开联席座谈会8次,开展商标专项联合执法行动12次,捣毁制假窝点3处,移送案件3件。机构改革以来,全市共立案查处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领域侵权假冒案件437件,涉案金额990.17万元,罚没款1141.61万元,查处的侵犯“哈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入选2020年度全国商标行政保护典型案例。

推进职能融合,积极打造“知识产权+”特色服务措施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知识产权在市场监管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全面统筹品牌、标准、计量、检验检测与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等方面的服务职能,加大新兴业态、成长型企业服务力度,从企业的需求角度出发,精准整合服务事项,研发“知识产权+”服务微信小程序,以清单形式提供服务项目,按需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量基础等“一揽子”解渴式专业化包保服务。截至目前,累计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需求1322个。

坚持高位统筹,显著提高服务水平。成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专班,组织系统197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包保全市773户“专精特新”企业,深入企业面对面收集问题,点对点解决问题,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帮助长光卫星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核心关键技术保护,开辟绿色预审服务通道,保障企业核心专利快速授权;为希达电子在参加国内外展会期间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提出合理建议,提升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处置能力。

坚持全程指导,持续加大服务力度。按照“一企一策一专案”的原则,为每户“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服务微信群、需求档案,全程跟踪、全程服务、全方位发力,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撒手、解决不彻底不撒手,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开展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促进企业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为希达、捷翼、圣博玛提供专项资金180万元。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长光卫星、希达电子、双阳梅花鹿等9个品牌荣获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

集聚优势资源,全力提升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效能

高标准运行长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政务服务“一窗通办”窗口,面向现代化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实现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和快速维权。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缩87.87%,其中最快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仅用时19个工作日。截至目前,备案创新主体305家,接收预审服务申请1265件,已获取授权553件,经预审合格的发明专利结案授权率达到88.46%。

建成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2020年6月,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依托长春新区知识产权服务大厦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引入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2023年4月,在长春新区成立东北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汇聚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各类数据资源3.6亿条,实现多种资源之间的数据融通。目前,集聚区已备案知识产权服务机构86家,入驻服务机构25家,服务范围覆盖长春市70%以上创新主体,代理专利案件6680件,占本地机构代理量的92.89%。

推进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建设。2022年9月,经市场监管总局批准,长春成为17个创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城市之一。围绕培育壮大新电商,在南关区建立了示范创建基地,推动全市建立健全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和监管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机制,促进以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引领带动新消费新体验。

打造长春新区知识产权生态小镇。将“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等国家级示范建设成果,不断转化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长春新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的优势,集聚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长春智慧法务区、长春知识产权法庭的优势资源,将长春新区建设成为知识产权保护核心区,实现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最多跑一地”。

下一步,长春市知识产权局将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安排,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对标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持续加强工作统筹部署,打造长春东北亚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东北全面振兴贡献长春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