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2022年1月21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警方了解到,警方破获一起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捣毁3处制假窝点,查获大量假冒知名品牌洗护用品。警方抓获嫌疑人17名,现场扣押假冒洗护用品6000余箱。目前警方已对该团伙的犯罪成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群众买到假货后报警,警方确定嫌疑人

2021年5月,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接到从事洗染经营服务的杨先生反映,称在网上遇到一个销售品牌洗衣液的卖家。卖家介绍,超市里一瓶标重3公斤的某品牌洗衣液售价三四十元,而他手里的货源属于厂家直发,一箱(四瓶)同规格的洗衣液只卖55元,杨先生觉得很便宜,赶紧买了10箱。可是使用过后,杨先生发现这款产品味道有些刺鼻,而且洗涤效果一般,怀疑上当受骗,于是便向警方求助。

接到报案后,南京市公安局食药环支队会同鼓楼公安分局第一时间进行侦查布控。民警很快锁定了嫌疑人唐某,发现唐某并不在南京,而是长期在四川从事洗化用品的销售业务。专案组迅速组织警力到当地调查,发现唐某只是通过购买并转卖的方式赚取差价,并不是假冒洗衣液的制假源头。

唐某的假货是从哪里来的?如何尽快确认假货的源头成为警方关注的重点。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警方很快发现唐某经常出入一处农村,每次都会驾驶一辆小型面包车进出,往往都是空车子进村,装满车子开出来,便推断唐某运出来的很可能是一车车假货。于是民警立即调整侦察方向,对这个疑似的制假窝点进行新一轮排查。

可是,警方发现村子里的制假作坊已经处于停产状态。这些人何时会继续生产?是否已经搬到了新地点继续生产?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新的制假窝点又在哪里?警方继续深入侦查。

警方捣毁3个制假窝点,生产线很“专业”

在之后的几个月中,专案组通过不间断轮番换人的方式,多次往返南京、四川,逐渐揭开了这一制假团伙的神秘面纱。原来,这伙人为了逃避警方打击,将整个制假的过程分成加工、罐装、贴标等若干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制作场地和存储仓库,几个窝点之间轮流开工,并将流水线上的工人打散,以掩人耳目。

警方历时两个多月,最终查明该售假团伙共有三处窝点,其中两处分别藏在农田上的活动板房和民宅中,这两处窝点都用来生产假冒洗衣液体和成品;另一处窝点藏在一化工厂背后,用来生产空瓶和瓶盖。民警还发现,嫌疑人吴某是这些制假窝点的幕后老板。

2021年7月15日,专案组出动40余名警力,前往成都实施抓捕,成功捣毁了三处制假窝点,抓获嫌疑人17名,现场扣押假冒洗护用品6000余箱。经查,自2019年起,以嫌疑人吴某为首的犯罪团伙购买了大量机器和化学原料,并先后招揽了十多人从事仿制品牌洗护用品,销售牟利。该团伙不仅仿冒市面上常见的品牌洗衣液,也仿冒成都本地的地产品牌洗衣液和洗洁精。采购原材料、瓶子生产、配制原液、灌装、喷码、贴标、装箱、销售各环节,形成了一条“专业”的生产线。

假货售价不足正品一半,团伙成员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据犯罪嫌疑人吴某交代,为了让产品更真,他专门在网上找人购买知名品牌产品的商品标签,还购买了喷码机伪造瓶身,在配置原液时,还特地增加了色素和香精,最终生产出来的洗洁精和洗衣液不仅在外观上跟正品极为相似,原液的浓稠度、颜色也与正品很难区分。为扩大销售渠道,该团伙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等,冒充打折的正品洗衣液销售,并在成都开拓一些熟悉的餐厅、洗衣店和工厂进行大批量销售,低廉的成本让这个团伙以市场上正品售价一半不到的价格倾销,从而牟取暴利。

目前,警方已对该团伙的犯罪成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提醒,购买洗护产品这些日用品一定要从正规渠道采购,切不可一味贪图便宜。(通讯员宁公宣,记者顾元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