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手上舞动蓆狮犁狮、头上戴着青草狮、腰间系上马灯,观看非遗摄影作品展、图文展……5月23日,信丰县古陂镇中心小学格外地热闹,一场主题为“传承非遗,共享家园”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在这里开展。活动为信丰县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加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浓厚古陂非遗小镇氛围。当天,该校全体师生分批次进行了蓆狮犁狮、青草狮、马灯实物参观体验,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
人藏进狮身、手端稳木架、身体左右摆动,由四五个学生扛起的蓆狮犁狮就有模有样的舞动了起来。“对,脚要用力,手要稳住,后面的同学要跟上前面的动作和节奏,慢一点……”蓆狮犁狮非遗省级代表传承人黎忠春一边指导,一边关切地对同学们说道。围观的同学在一旁跃跃欲试,兴高采烈地鼓起掌,“该我了该我了,我也要体验……”
刚体验完蓆狮犁狮的学生罗毅琛说,“亲身感受后才知道非常地不容易,不仅要手脚并用,还需要互相配合,舞动的身影才能惟妙惟肖。今后我要传承和发扬好家乡的非遗,向非遗传承人学习。既学习他们的传统技艺,也要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
“本次活动走进我们学校,让孩子们在与非遗零距离接触中,对传统文化‘触手可及’,还拓宽了视野,增强了文化底蕴,点燃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把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古陂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京山介绍道。
据了解,此次活动的承办方信丰县文化馆,还向该校捐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书籍,并组织了非遗展演、非遗项目图文展、摄影作品展等活动。“非遗是人民群众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传承它,保护它。特别是在孕育了国家级非遗蓆狮犁狮的古陂,开展好非遗进校园活动,对于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意义重大。”信丰县文化馆文创数宣部主任张鹏飞介绍道,“希望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传承给下一代,培育出更多有文化自信、有民族自豪感的新生力量,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信丰自古有“比屋弦歌”“饶谷多粟”“人信物丰”之美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自赣州市实施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以来,该县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组织开展了四次全县性的非遗普查,收集非遗线索560余条。目前已挖掘申报的非遗项目有108项,公布了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64人。现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古陂蓆狮犁狮),省级非遗保护项目4项(信丰大阿子孙龙、信丰瑞狮引龙、信丰大堂花鼓、手端木偶戏),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6项(信丰虎山勾筒制作技艺、小河客家锡壶制作技艺、小河手工制鼓技艺、万隆红石雕刻等),县级非遗保护项目8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人。(卢嘉玉、刘繁根、胡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