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周末午后,沈阳市大东区一家德氏冷饮店外,购买“六色超级大冰淇淋”的长长队伍排至街角。这个扎根沈阳30年的老字号冷饮企业,正凭借一款“城市地标甜筒”,掀起“甜蜜的消费风暴”。

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曾几何时,德氏的“火炬”冰淇淋以独特造型和城市文化内涵火爆市场,但很快就遭遇仿冒,客源被迅速分流。同时,因仿冒品口感大打折扣,也严重损害了德氏品牌。德氏公司法务部负责人表示,好在提起诉讼后,沈阳知识产权法庭及时出手,不仅让侵权企业当庭认错赔偿,更让德氏明白,司法保护能守住创意和竞争力。

德氏的遭遇,很多辽宁本土品牌也都有过。一些企业因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只顾埋头做产品,却忘了给品牌穿上“保护衣”,结果成了侵权者眼中的“唐僧肉”,有的用相似商标“蹭流量”,有的照搬爆款推“孪生款”,还有的玩文字游戏搞“山寨版”。

面对侵权者的套路,辽宁法院形成精准裁判规则,让“擦边”侵权无所遁形:以普通人的视角为标尺,对足以使消费者产生误认的,依法认定构成侵权;在赔偿认定上,将侵权者经营规模、恶意程度纳入考量,对情节严重的恶意侵权、重复侵权加大惩罚力度。在大连市法院办理的“海鸥牌”油漆商标侵权案中,被告明知原告商标产品拿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仍故意仿冒,最终被判决赔偿20万元。此判决进一步表明,侵权绝不是无本万利的生意。

司法守护品牌商誉,对“老字号”尤为重要。创立于1995年的辽宁本土家具品牌“华丰”,因未及时注册商标,被他人注册、转让后引发诉讼,自己反倒成了被告。大连市法院在审理中发现,“华丰”曾获评中国驰名商标,消费者早已将其与“大连家具”深度绑定,最后依据“在先使用”条款驳回原告请求,为华丰保住了传承30年的“金字招牌”。

同时,新兴品牌更要在司法羽翼下茁壮成长。省内首家独角兽企业十月稻田拟上市时,突然冒出包装几乎一模一样的“李鬼”。法庭启动“涉企绿色通道”,法官上门释法说理,快速促成和解。“在企业关键成长期,及时让侵权‘刹车’,让我们松了口气。”企业相关负责人十分感慨。

让“老字号”放心传承,让新品牌扎根生长,省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辽宁法院审结涉商标权案件2481件,今后将持续加大保护力度,为本土品牌“破圈”筑牢法治根基。(记者 黄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