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四川省公安厅持续加大打击商标、专利侵权假冒力度,不断提升执法办案规模、效率和结构,强化对侵权假冒商品的追踪溯源和联合打击,着力推动健全知识产权“严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强化专门建设,建强保护“主阵地”。一是构建专职队伍。公安厅党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立厅食药环侦总队,统筹推进全省食药环侦队伍建设,在全省21个市(州)成立打击知识产权犯罪专职队伍,构筑起上下一体、整体联动的专业打防体系。二是建设应用平台。依托公安大数据平台架构,搭建食药环侦情报数据应用平台,批量开发犯罪热点分析、犯罪规律分析、犯罪行为分析、重点人员分布分析等可视化应用;联合烟草专卖局升级完善公安厅打击烟草违法犯罪研判室,扩展建立18个市(州)烟草专业研判室,全面提升全域感知、主动预警、动态管控能力。三是加强制度保障。建立高新企业绿色“直通车”服务制度,对全省重点高新企业、名优品牌企业、重点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案件,启动办案绿色通道,做到受案、查处、追赃“三个优先”。落实“警示谈话”预警制度,向同级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发布预警建议函160余份,推动行政部门和行业企业事前防控,提前阻断企业被侵权假冒的风险。

二、强化需求导向,畅通联络“主渠道”。一是搭建数据融合平台。建立信息沟通对接机制,打通数据来源渠道,积极对接市场监管、版权、交通等行政部门和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美团等大型互联网企业,汇聚相关数据资源到公安机关大数据库。对接机制建立以来,已采集各类数据20万余条,助力侦破案件160余起。二是畅通警企联络渠道。与五粮液、泸州老窖等7家知名酒企和省内外20家大型民营企业建立警企联络制度,落实定期走访、信息通报、法律服务、执法协作等机制,先后与上海阅文集团、广东美的集团、省内多家知名企业和版权、石油、茶叶、调味品等多家行业协会交流座谈,构建警企警协合作框架。整理全省298家全国驰名商标企业和1540个著名商标名单,分级分层开展工作,及时掌握企业需求,落实精准化保护。三是开通网上服务热线。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公布公安机关举报电话和邮箱,畅通线索举报渠道,落实点对点服务举措,广泛收集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加强改进工作。针对四川少儿出版社反映的“米小圈”图书盗版情况,成立专班研判,组织侦破“5.18”侵犯著作权系列案,有效保障了全国200多家出版社合法权益。

三、强化案件侦办,担当打击“主力军”。一是部署专项打击。围绕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组织开展“护品牌促发展”专项行动,利用情报导侦优势,从底端销售溯源到制假源头,全要素研判侵犯企业的各环节犯罪行为,着力打击侵犯知名企业品牌商标、著作权、假冒专利、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行为。截至目前,已侦办涉及本省品牌案件3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6人、涉案金额4.5亿元。二是规范大案侦办。围绕跨区域、链条式、网络化的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建立“线索上提研判、案件下交督办”机制;对部督和重大跨省案件采取“省厅主导、一地主侦、集群作战、挂牌督办”方式,明确“五个必须”,即必须第一时间介入、必须成立专班研判、必须牵头组织指挥、必须全程跟踪指导、必须总结提炼技战法。2022年,由公安厅主导、宜宾市为主研发的“打击假酒实战运用平台”系列模型,被公安部评为首批实用数据模型向全国推广。三是完善行刑衔接。与省市场监管局、烟草专卖局、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部门建立5个行刑衔接制度机制,进一步规范线索通报、案件移送、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工作内容。全面搜集异地侵权犯罪行为司法管辖权的法律依据,以具体案件为突破口,借鉴其他省市经验做法,主动对接检察院、法院开展专题研讨,就商标权被侵害行为的被害人认定、权利实际被侵害的结果地认定等达成共识,确保取得良好办案效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