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去年以来,山东青岛市北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深入拓展非遗项目资源,借助时尚活动及传播方式,为非遗资源赋予时尚元素,活化非遗利用方式,拓展非遗项目普及渠道,助力非遗项目传承推广,让市民在家门口就玩转非遗项目,共享非遗成果。拓展非遗项目资源,壮大非遗产业队伍去年组织开展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以及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申报,太极梅花螳螂拳、陈氏锔艺现已进入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公示阶段;软弓胡音乐、“刘派”西河大鼓、七星螳螂拳、大明指画、齐绣、药香制作技艺、摩崖毡拓技艺、青岛葛家扒鸡制作技艺、青岛绳编、罗氏徒手美容术、正月十一祭祀后稷庙会11个项目入选市北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全区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4项,市级非遗项目11项,区级非遗项目37项,为非遗项目传承推广打下了基础。

  搭建时尚活动平台,推广非遗传承开展2020年市北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第二批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授牌仪式暨优秀非遗项目直播云展示,参与青岛市“荟生活悦文化”时尚文化市集、“我们的节日.端午”暨市北区“午间60分.文化初体验”活动、青岛文化惠民“传承与共享”非遗创意大集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青岛市“好客山东时尚青岛”优秀非遗项目展演等50余场活动,组织太极梅花螳螂拳、九嶷派斫琴法等优秀非遗项目以及青岛糖球制作、手工花灯制作等技艺传承人积极参与,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积极推广非遗项目现场展演,为广大市民精心筹划了丰盛精美的非遗饕餮大餐,共享非遗发展成果。

  助力非遗项目“出圈”,焕发时代价值受疫情影响,市北区探索非遗普及新方式,将非遗搬上融媒体、网络“云端”,借助青岛电视台、抖音、微信淘客播等传统媒体和时尚线上网络平台渠道,举办非遗普及和“云上”课堂,让传统非遗深入大众生活,焕发时代价值。高家糖球等多个非遗项目通过青岛电视台开设非遗传承讲座。围绕市北文化live-艺术云课堂、“艺海弘文.云课堂”项目开展“非遗+直播”文化惠民服务40余场次,在线观看人数高达100余万人次,为辖区朋友订制了一场集八段锦、茶艺、书陶艺、香薰、健康养生、少儿中医等非遗文化的网上视听讲学盛宴,大大提高了非遗项目普及率。

  拓展非遗群众阵地,玩转非遗项目变换非遗普及方式,增加时尚元素,开展“午间60分.文化初体验”非遗进楼宇活动。活动现场开展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分享,增加特色手工品制作,让白领阶层在工作之余,在时尚中“玩转”非遗,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开展3000余节“悦动市北”进社区公益课程,让居民在家门口社区文化中心享受到非遗艺术普及公益课程;组织“文化进网格,关爱你我他”市北区非遗项目进社区义诊活动,为一线防控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讲解了日常慢性病病理、介绍了康复理疗手法知识并对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了义诊和推拿按摩。(记者丁学燕,通讯员郝玉君、王恩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