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山东济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以“知识产权创新突破年”攻坚行动为抓手,以服务制造强市建设为主战场,致力于知识产权“创、运、保、管、服”全链条发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十四五”开局以来,全市新增专利申请4万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50亿元,国家级专利奖项、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再攀新高,分别达到12件、28家。
提升“创”的质量。紧紧围绕“231”产业集群,强化政策资金引导,强化专利导航,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强化对企培训辅导,立足产业抓布局,“十四五”开局以来,全市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和节能环保“七大领域”新增专利申请16708件;高价值发明专利匹配供给产业升级能力大幅提升,2022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同比增长73.7%,增幅居全省前列。
加快“运”的步伐。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密切协作,与中国邮储银行济宁支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举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金企合作对接会议、“入园惠企”活动,立足企业抓转化,“一企一策”提升质押融资效能,助企破解融资难题。“十四五”开局以来,全市340余家企业1600件专利获质押融资,“智产”变“资产”,“专利”变“红利”。2022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同比增长69.6%,融资额度居全省第4位。
加大“保”的力度。会同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行刑衔接,持续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仲裁、调解协同联动机制,立足市场抓保护,2022年办理了一批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案件,查处各类行政处罚案件771件,有效净化了创新发展环境。2022年,济宁市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保护绩效考核参评的157个城市中位居第34位、两年跃升93个位次,全省第4位,两年跃升11个位次。
夯实“管”的能力。强化市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立足共治抓管理,逐步健全政府牵动、市县联动、部门协作、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的知识产权管理大格局。完善知识产权政策项目体系,调整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安排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专利导航、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培育等50多个项目,足额兑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等惠企政策。培育知识产权高地,任城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区。
优化“服”的水平。立足平台抓服务,“十四五”开局以来,全市申建省级以上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站、点)30多处,保护维权工作站14县市区“全覆盖”。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集成检索分析、展示交易、维权保护等功能,企业注册量2500多家、点击量突破10万次,让流量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设立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济南代办处济宁工作站,实现商标受理登记、专利权质押“一窗通办”。(通讯员宋宇、程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