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弓步、开张、出拳,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在山东东营广饶县广饶街道朱家小学,同学们正在教练的带领下练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弓拳,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同学们最喜欢的社团活动之一。

地弓拳,又名敌攻拳,也叫地功拳,相传是由姜太公所创,孙武等大军事家不断传承,自古有“神拳”之美称。在广饶县广饶街道东北西村世代相传至今,已有500多年的记谱历史,现传承至16代。地弓拳拳谱记载有套路86套,后失传部分套路,现保存有53套。

“我们参加过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美国等国内外重大传统武术赛事,取得多个奖项,引起了国际友人的高度关注”说起地弓拳,非遗传承人李金顺如数家珍。

今年67岁的李金顺行医50余年,习武60年,6岁开始随父习拳,一直致力于地弓拳的传播传承,“老祖宗传下的东西,不能从我们这一代手里丢掉,我们不但要把它传下去,更要传承好。”李金顺说。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掘这一地方拳种,李金顺等人还专门录制了动作要领视频,进行传播推广。现在,不仅建起了地弓拳练功房,同时还定期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利用假期、夜间等时间招收学生,免费传授教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地弓拳、练习地弓拳,目前李金顺已有62名徒弟,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这让李金顺更加坚定了传承发扬地弓拳的信心。

如何让非遗活态传承、融入生活?近年来,广饶县充分发挥非遗资源丰富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和文化服务。采用贴合现代生活的体验方式,广饶街道投资750万元建设了非遗体验馆、传统手工艺培训室等,走进非遗体验馆,千乘马车、乐安面塑、葫芦雕刻、织布机、民间游趣工具等展示,瞬间把大家带入一个个历史与记忆的场景,引导群众在亲身感悟中体验非遗文化的无限魅力。

除此之外,当地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活动,自主研发非遗教材,纳入学校常态化课程,邀请代表性传承人开发非遗创新课程,并签约成为学校非遗导师,常态化开展授课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