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上海市闵行区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和“首批知识产权JMRH试点地方”建设为重点,通过激发创新活力、严格依法保护、聚焦转化运用、提升服务能级,实现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管理能力和服务品质全面提升。2022年8月,闵行区获批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城区)。
激发创新活力,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显著提升
坚持优化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近3年来,闵行区累计兑现政策资助资金6895万元。
不断完善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聚焦重点产业、关键领域、专利密集型企业,挖掘培育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3年来,区内创新主体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3项、银奖4项、优秀奖25项。
深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采取“企业试点—高校策源—园区集聚—全区辐射”的培育模式,显著提升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动能。在该局推动下,上海交通大学获“上海市知识产权创新奖(创造)”,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获得“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运用)”,上海交通大学入选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加强协同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持续健全
以中办、国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和上海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为引领,积极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格局,切实提升知识产权综合执法效能。闵行区在全市党政领导班子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并获评上海市2021年度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优秀单位。
探索构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保护三合一,以“铁拳”“蓝天”“剑网”等各类专项整治为契机,不断加大对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近3年,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473件,罚没款总计853.92万元,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34件。
积极探索建立资源互享、信息互通、社会共治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机制,成立工作站及6个知识产权调解工作室,着力提升知识产权纠纷调解、诉调对接、仲裁调解、维权援助工作能力,切实满足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需求。
聚焦转化运用,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全面加强
闵行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推动区域知识产权运营机制建设,做好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扩大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融资规模,充分激发金融资本与创新主体深度融合。近3年,全区专利许可75次,转让11320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计31项,融资总额达25.8亿元。
深化专利导航、分析评议运用模式,发挥试点示范项目创建引领作用,推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近3年,全区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累计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累计15家),占全市比重达19.77%。
集聚服务资源,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闵行区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资源集聚、运转活跃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加强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南部分中心、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华东版权登记大厅、上海市商标品牌创新创业(紫竹高新)基地等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推动设立上海交通大学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上海航天信息研究所等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在各大产业领域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信息服务网点参与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
成立“知识产权公益服务联盟”,并在“一网通办”闵行区企业专属网页上开设通道,充分调动并发挥知识产权行业协会和服务机构的专业优势,帮助企业高效管理和运营知识产权。
未来,闵行区将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区建设为工作重点,持续提升知识产权综合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深化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孙芳清、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