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为提升中国企业涉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近年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各相关部门,持续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机制建设,在护航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服务保障作用。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与市贸促会共同印发《关于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供给。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支持企业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布局。依托本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对成功开展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和侵权纠纷应对的符合条件的本市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资助,指导浦东新区等推出知识产权海外综合保险创新产品,助力降低维权成本。

二是建立服务网络。重点聚焦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实际需求,建立“3+5+36”的服务网络。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先后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上海分中心、浦东分中心、奉贤分中心;在纽约、迪拜、东京、马德里、慕尼黑建设运行5家上海企业海外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在本市重点园区、大型企业、电商平台设立36家维权援助工作站,为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服务。

三是加强应对指导。针对出海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共性问题,发布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与纠纷应对、“一带一路”专利商标申请等实务指南,推出维权需求企业库、海外法律法规库、纠纷应对案例库等。开展知识产权公益数据库项目,支持中小企业便捷查询全球专利、商标等数据。联合专业机构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海外案件监测,加快建设涉外知识产权纠纷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指导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和应对海外纠纷,加强风险防控。

四是加强能力建设。持续健全海外知识产权专家顾问制度,建立一支近80人的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团队,及时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意见。建立维权“特派员”制度,定期进驻维权援助工作站开展专业服务。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联合建立海外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共建海外维权援助基地,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指导培训。发挥wipo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等专业机构的作用,通过仲裁和调解方式解决涉外知识产权纠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