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注重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强化专利在产业链中的强链增效作用,为重点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聚焦“强链”,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和风险防控,增强重点产业链韧性。面向本市“9+x”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布局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26家、实施高价值专利升级培育项目40个,推动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助力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专利快速预审“绿色通道”作用,大幅缩短重点领域专利授权周期,提升创新成果专利布局质量和效率。指导发布三大先导产业专利导航报告,上线“3+6”新型产业专利数据库和绿色低碳技术等专利数据库,支持各区开展专利导航工程赋能区域重点产业强链增效项目32项,加强产业信息和知识产权信息的挖掘、利用和深度融合,助力产业链升级转型和风险防控。
二是聚焦“增效”,发挥知识产权权益纽带和信息链接功能,提升重点产业链效益。深入开展高校、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存量专利盘点盘活工作,依托上海公共资源“一网交易”优势和国家可转化专利资源库资源,促进存量专利分产业、分领域供需精准对接,加速专利产业化。建设先导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促进中心,推动提升先导产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精选600余件生物医药领域高价值专利形成“公共专利墙”。多部门联合出台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系列政策,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前补偿”机制和“保证金”制度,以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试点为抓手,促进数据产品流通和使用,落地首单1亿元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助力解决重点产业科创企业资金难题。
三是聚焦“提质”,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和营商环境,激发重点产业链活力。优化保护机制,创新设立三大先导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依托专业资源开展产业领域专利侵权判定咨询,印发全国首个医药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范性文件《关于加强本市医药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修订《上海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提升重点产业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