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为探索“司法+市场监管”的知识产权诉前调解新模式,推进知识产权行政司法衔接机制落地,11月16日,陕西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港务浐灞分局与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知识产权案件调解协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暨首批知识产权调解案件移交启动仪式,活动标志着“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正式建成了诉讼、仲裁、调解一体化的多元纠纷解决体系,进一步推动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的“一体化、专业化、法治化”。

活动现场,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港务浐灞分局与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法院共同签订了《知识产权案件调解协作框架协议》,确立了包括共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保护机制、共推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机制、共享知识产权资源信息、共营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共构联合培训机制、共组联席办公机制等多项合作事宜。

签约仪式后,双方共同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揭牌,并为特邀调解员颁发《聘书》。活动最后,由灞桥区法院国际港务区法庭向市市场监管局港浐分局知识产权管理科移交了首批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调解工作正式启动。

“‘司法+市场监管’新模式可以推进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市市场监管局港浐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刚介绍,通过“司法+市场监管”的纠纷调解新模式,建立知识产权行政诉前调解并予以司法确认的协作机制,可以在适宜通过调解方式处理的知识产权纠纷中,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纠纷解决方式。“此次知识产权诉前调解试点工作是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司法衔接机制落地的重要举措,也必将提高我们区域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工作水平和处置能力。”

“灞桥区人民法院与市市场监管局港浐分局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园先行先试,率先推出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调处‘司法+市场监管’的新模式,是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司法衔接机制落地的重要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的重要部署要求。”灞桥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新军表示,‘司法+市场监管’新模式将进一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开拓知识产权大保护、同保护事业新渠道、新路径。

“今天‘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揭牌标志着示范区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正式建成了诉讼、仲裁、调解一体化的多元纠纷解决体系,在诉调对接模式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园办主任薛羽桐表示,示范区以西安知识产权法庭、灞桥区法院国际港务区法庭以及即将挂牌的自贸区法庭为依托,搭建起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两级审判体系,将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法律服务。

为何需要“司法+市场监管”衔接机制落地?“在处理一些知识产权案件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专业知识是我们在处理传统案件时没有遇到的。”灞桥区法院国际港务区法庭负责人王守珍说:“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主体经营情况熟悉、信用监督体系完善,特别是在处理投诉举报及调解工作中具备经验,再结合灞桥区法院国际港务区法庭独特的审判优势和专业审判力量,将为优化营商环境、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我们也将用这种方式为企业和权利人节约更多的成本,提高权利人维权的效率。”市市场监管局港浐分局知识产权管理科科长关昊楠表示,市市场监管局港浐分局将选派9名业务骨干作为首批调解员参加调解工作,启动仪式结束后,这9名调解员将对首批移交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展开调解工作。

“知识产权保护及纠纷调解是商事法律服务的重要内容,采取行政部门参与诉前调解的方式,将司法审判阵地前移,率先推出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调处“司法+市场监管”的新模式,将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的‘一体化、专业化、法治化’。”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翔表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的设立,将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赋予新的功能,也将为构建全生态链的“一站式”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保障体系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