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创新就是服务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山西忻州忻府区法院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司法理念,以审判理念现代化,引领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取得“新”的成效。
一、依法履职尽责,持续精耕专业化审判
2024年以来,该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86件,其中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37件、侵害商标权纠纷23件,商标权权属、侵权纠纷4件,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21件,侵害作品发行权1件,结案73件,结案率84.9%。
(一)创新之道,理念先行。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工作理念,充分发挥知产审判职能作用,提高知产案件保护精准度。该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类型主要集中在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侵害商标权纠纷,在办理上述案件过程中,主要通过法信平台搜索案例,认真分析研究审理思路和裁判理念,主动与上级法院沟通,虚心接受上级法院的指导,形成统一的裁判标准和尺度,极大地降低上诉和发改率。
(二)能动办案,多措并举。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摸索案件办理方法,案件受理后,书记员及时添加被告微信,通过微信先行向被告送达应诉手续,并与原被告建立微信群,了解双方的调解意向以及具体调解方案后,先行进行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自动履行,原告及时撤诉。双方分歧较大,没有调解意向或调解不成的,及时进行开庭,庭后仍不能达成和解的,及时作出判决。通过庭前调解,庭后调解两个环节,当事人对争议事实、法律的适用已有初步认识,在裁判文书中加强释法明理和判后答疑,真正实现胜败皆服,案结事了。
(三)加速提质,科技赋能。针对知识产权案件双方当事人大多在外地的特点,大力推进网上立案、电子送达、远程开庭审理等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应用,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人民群众畅享司法“数字红利”,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二、对接保护主体,厚植法治化营商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促进营商环境健康发展的基石。忻府区法院积极对接保护主体,通过一系列举措,厚植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创新创造提供有力保障。
(一)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供专业司法服务。忻府区法院与辖区内的重点企业建立联系机制,深入辖区内重点企业金宇科林科技有限公司,深入座谈知识产权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和面对面的交流,全面了解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需求、挑战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法律服务。知产法官深入宁武县药茶专业镇,与山西神达朝凯芦芽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围绕知识产权问题开展座谈。通过实地参观企业的生产车间和研发实验室,了解生产流程、产品种类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结合药茶产业的特殊性,法官重点讲解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核心法律问题的保护策略,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法律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为农业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积极参与以“立足创新创造,构建共同未来”为主题的全市“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区法院干警向周围群众普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发放宣传资料,耐心讲解知识产权的法律内容、维权途径以及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办理情况和取得的司法保护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拉近知识产权与群众的生活距离,为群众答疑解惑,多角度全方位宣传,进一步强化群众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三)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形成保护合力。忻府区法院积极与知识产权行政机关、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等机制,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合力。通过联合执法、联合办案等方式,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创新创造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
三、注重以案释法,提升知产保护影响力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仅在于司法裁决,更在于提升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忻府区法院始终坚持以案释法,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和宣传,进一步加深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影响力。
(一)拓宽展示渠道,延伸案例效果。结合知识产权宣传周,区法院从办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知名火锅品牌“秦媽”火锅等典型案例,挖掘案件背后的法律精神和教育意义,向社会公众展示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成效,增强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信心。
(二)精选典型案例,发挥示范作用。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发布10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中,忻府区法院审理的林某某、常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一案入选,典型示范作用凸显。
(三)开展法治讲座,凝聚司法力量。区法院积极组织法官走进校园、企业、社区等基层单位,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讲座。通过讲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侵权后果等内容,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引导公众树立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向着“新”“质”目标奋进,忻府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以法治之力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通讯员 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