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支持适宜的知识产权要素向津冀流动、促进技术成果在三地具备条件的地方转化、合力解决知识产权侵权纠纷……7月25日,在2023年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合作大会上,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知识产权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了《京津冀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将支持三地就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与发展、共享服务资源作出专门规定,推动三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相互衔接。

当前,北京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在京津冀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表示,合作协议立足区域发展特点和三地功能定位,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以区域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首善示范区、先行区。

三地区域知识产权的运用,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合作协议特别提到,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支持适宜的知识产权要素向津冀流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将搭建,发布跨区域知识产权交易信息,为企业开展质押融资提供服务,促进技术成果在三地具备条件的地方转化。鼓励三地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拓宽知识产权交易渠道,推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

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能更好满足创新发展需要和社会公众需求。三地将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相互衔接,加强知识产权信息供给和数据领域交流合作,促进知识产权数据共享应用;以京津冀自由贸易试验区为重点,共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站。

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方面,三地将加强跨区域案件联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侵权和犯罪行为打击力度,提升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加快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建设,合力做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

北京市经开区4家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联络站也于同日授牌,将为创新主体开展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指导与便利。近三年,京津冀企业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专利类案件增速较高。大会上,北京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发布《京津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协同应对指引(试行)》,提示当前企业跨境电商案件持续增加,专利诉讼持续增长,三地协同指导的需求提高,并推出了以区域协同为特点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工作模式。(记者 刘苏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