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为推进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香港再出发大联盟(以下简称“大联盟”)5月4日举办“推动香港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发展座谈会”,研讨香港发展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所面对的挑战与机遇。由大联盟知识产权调研团撰写的《香港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发展策略》报告,也将在5月20日发布。

大联盟副秘书长谭惠珠表示,中国是世界上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2022年达16万宗),但知识产权出口额仅为135.39亿美元,不足美国的11%。由此可见,香港确有责任发挥自身所长,建设好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为此,大联盟知识产权调研团在过去十个月拜访了国家部委、医药企业、大学科研、金融机构及律师事务所等专家,又与香港各大商会交流,访谈来自“政产学研”的百位业内专家。谭惠珠说,《香港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发展策略》报告将重点分析知识产权贸易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案例。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前局长苏锦梁也认为,香港是国际大都会,贸易及金融中心,也是全球唯一实行中英双语普通法的独特司法管辖区,拥有发达和优质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网络,以及举办大型贸易活动方面经验丰富,香港如能以金融中心和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两条腿”走路,便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基础。

2015年至今,香港不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研发创新、优化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和推广香港发展知识产权区域中心的优势。据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副署长曾志深介绍,2019年特区政府推出原授专利制度,目前已有28个审查员,开展实质审查,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相关合作和培训。商标保障方面,香港也在积极开展对接马德里条约相关安排和配套,特区政府还检讨了外观设计相关制度、修改了相关税务条例。

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当然顾问高鼎国认为,香港应利用国家给的定位,集中资源发展区域知识产权中心。他表示,香港很熟悉有形资产的价值,而知识产权和研发成果作为无形资产,也需要变为有形资产,才能让大家了解其价值。高鼎国认为,特区政府应该利用民间资源,建设知识产权贸易的服务联盟和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

香港大学法律学系教授李亚虹建议,香港可从四个方面着手来解决发展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第一,建立一个比较专业和中立的平台,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第二,培养同时掌握金融、法律、科技、商业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第三,主动构建与内地和海外进行知识产权贸易的对接实体;第四,特区政府应更加积极介入知识产权贸易,包括推出专门的知识产权融资计划等。

紫藤知识产权集团副总裁文明指出,中国知识产权贸易增长速度很快,增速比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快,特别是在医药知识产权贸易方面,2022年已占到中国知识产权贸易大约10%。他表示,知识产权发展必然是从多边走向区域中心化的过程,而香港有渠道桥梁优势、法律金融服务优势、纠纷解决的优势,且背靠大湾区创新中心,具有发展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的条件。

大联盟知识产权调研团成员黄广林表示,香港发展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需要从估值人才、资金提供者和知识产权处置三方面来推进。其中,知识产权处置是最棘手的问题,因为不像楼市有公开的二手市场。黄广林建议,可先用癌症创新药作为开始,让人才配置(包括药品专家,专利权估值专家,律师,买卖经纪)和资金金融服务提供者都能够专注在一个市场运作,务求打造完整的生态圈。(记者陈彧、陈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