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5
12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新疆乌苏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匠心守护“家乡味

日期:2024-01-25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在新疆乌苏市西湖镇,豆豉和酸菜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味道而扬名,这两道美食制作技艺也成功申报塔城地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项目。

林文全是地地道道的乌苏市西湖镇柳墩村人,自祖父辈起,他家就开始制作豆豉。年幼时,林文全就在一旁帮忙打下手。家人制作的豆豉豉香浓郁、风味醇厚,深受周边群众喜爱。林家坚持传承“家乡味”,林文全已是西湖豆豉的第三代传承人。

林文全说:“自从接过父亲的‘班’以后,我就一直保留传统古法豆豉制作工艺,用料考究,手工操作,天然发酵,采用低盐发酵技艺,酿造出低盐、多种口味的乌苏西湖特色豆豉。”

经过选豆、洗豆、泡豆、煮豆、发酵、拌料、冷却等工序后,豆豉还要放到培菌室经过8天的纯天然发酵,才可以端上百姓的餐桌。

乌苏市西湖镇水资源丰富,灌溉用地表水总量为1540万立方米,其中泉水120万立方米,目前拥有自流井32眼。当地村民利用优质的水资源腌制的酸菜口味独特、酸嫩爽脆、鲜香解腻。他们不仅将酸菜制作技艺传承下来,还增加了家庭收入。

乌苏市西湖镇柳墩村村民蒲永富夫妇每年都要腌制20多吨酸菜,为乌苏市周边的商超定时定点供应酸菜。西湖酸菜在当地广受好评,一度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据蒲永富介绍,酸菜在本地至少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也是群众餐桌上必备的食物。

蒲永富说:“我腌制酸菜用的是传统方法,只用咸盐,选择陶制缸,因为它透气,好管理。平时需要打花、加水,温度要保持在10多摄氏度,制作20吨酸菜能有7万元左右的收入。”

小吃虽小,大有味道。乌苏市西湖镇对特色传统美食加强保护、重视传承,不仅满足了群众生活生产需要,还上榜塔城地区非遗名录,让这份独特的“烟火气”长久延续。

乌苏市西湖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副镇长吉尔格力塔说:“时间沉淀,历久弥香。正是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西湖豆豉、西湖酸菜等非遗产品。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推进力度,以二、三产业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乌苏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营造了良好的非遗保护社会氛围。

乌苏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乌山吉尔格力说:“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我们深入基层,收集整理各民族传统文化,最终筛选出西湖镇酸菜制作技艺、西湖豆豉酿造技艺等6个项目,成功申报塔城地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项目。现在,这两个项目已上报自治区文旅厅,参评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项目。”(杜志锋、张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