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近年来,云南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工作,更好地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切实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传承力。

全市文旅系统深刻认识、把握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意义和指导原则;多角度、多途径开展社会层面的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积极组织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人及相关人员参加非遗宣传活动,深入开展非遗线上、线下展示展演,切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目前,普洱市共有各级非遗名录619项、代表性传承人982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3个、传承基地54个,建立了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名录体系和数据库,非遗保护项目数量位居云南省前列。2022年,普洱市积极开展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申报工作,12个项目入选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序推进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拟认定29个项目为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同时,起草完成《普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积极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假日非遗宣传工作,将非遗技艺展示、非遗节目展演等融入活动中,多路径开展普洱非遗宣传。通过开展各种线上、线下宣传展示活动,将非遗和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既丰富了旅游产品内容,又扩大了非遗的传播面。

2022年,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分别与昆交集团、京东商城、上海大学、上海金山区山阳田园等合作,开展非遗线上线下展示、销售及文创打造工作,鼓励非遗传承人、老字号、非遗工坊潜心研究,结合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拓宽非遗产品的销售渠道,结合文创、伴手礼等新的消费理念,创作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非遗产品,在推动普洱非遗产品向市场化发展的同时,让更多人走进、了解普洱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洱市探索“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非遗+文创”“非遗+歌舞”等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新路子,进一步挖掘普洱非遗项目及产品的价值并加以提升,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2022年,具有非遗元素的舞蹈《摆出一个春天》登上春晚的舞台,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普洱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推荐17家非遗工坊申报省级非遗工坊;积极组织参与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申报工作,共有4个项目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下一步,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将持续开展非遗项目及非遗传承人的申报、评审等工作,确保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不断代、不断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进基层活动,完善和丰富非遗线上展厅内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非遗走进千家万户;认真组织参加具有非遗特色的赛事活动并力争获得好成绩;开展多种形式的非遗专业人员及传承人培训,提高非遗管理、保护、传承的能力;开展非遗项目与旅游市场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工作,探索并逐步推进“非遗+旅游”新业态,打造出更多的“非遗名片”。(通讯员戴铮、李玉霞)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