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记者从浙江温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温州市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做优做强区域品牌,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名单,知识产权工作亮点纷呈。
深化专利 发展指标量质齐升
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速推进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水平和服务全链条建设。
目前温州三类专利累计授权279446件,其中发明27052件,实用新型162754件,外观设计89640件;有效注册商标565092件,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四;去年作品版权登记2.3万件,一般作品登记量居全省第一;建成省市级商业秘密保护基地161家;获评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9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1项;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74家。
在温州知识产权大港湾,用手机扫描一家电缆企业的“专品标”二维码之后,手机立刻显示出产品相关信息,所属公司以及该产品拥有哪些专利,这些专利的授权日期、有效期以及技术信息一目了然。“如果说这几年企业越来越有意识去申请专利,给专利产品穿上身份证将成为一种新的流行,通过这种服务能有效的引导企业如何运用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推出的“专品标”赋能云平台,通过验证专利与产品的关系,挖掘出高价值专利。产品、包装、网店展示页面以及参加展会都可以加上“专品标”,通过二维码的形式让大家扫一扫就能了解产品背后的专利详情。
精准发力 品牌能力持续加强
引导企业做强品牌影响力,加强重点商标品牌企业全链条保护,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位于市区府东路17号温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园内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温州受理窗口,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可以办理商标注册申请、变更、续展、转让、许可等21项业务,基本实现了商标申请日常业务受理的全覆盖。一站式“直通车”服务为申请人带来实实在在的便捷和实惠,今年上半年,窗口累计受理商标注册申请591件,办理各类业务申请1418件。
目前,全市市场主体商标品牌也从单纯的拥有注册商标,向注册商标与企业产品多向度衔接、企业商标品牌培育与企业文化深度交融发展。温州市先后把“温州大黄鱼”“温州鱼丸”“雁荡毛峰”“陶山甘蔗”“龙湾灵伟白啄瓜”等多个产品列为地理标志商标重点培育对象,同时助力平阳“五鲜农产品”区域品牌、苍南“苍农一品”、乐清“雁荡山铁皮石斛”等区域农产品品牌以及“瓯海眼镜”区域工业品品牌创建。
随着温州市眼镜业加速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以“瓯海眼镜”为区域品牌的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总产值超过120亿元,其中规上企业销售产值增速已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生产制造的中高端眼镜已经全面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
完善机制 不断增大保护力度
推动温州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改革创新,优化知识产权治理体系。
近日,省市场监管局公布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十大典型案例,温州瓯海落地专利和商标混合质押“瓯知贷”项目作为全市唯一的项目入选。据悉,“瓯知贷”已为相关企业融资超12亿元。惠及企业60余家,较上年增长303.60%,各项数据均创该区历史新高。如华联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专利质押4件,商标6件,专利权和商标权混合质押融资2000万元投入技术改造,成功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硕而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知识产权“瓯知贷”获得2000万元贷款,有效缓解在原材料普遍大幅上涨以及芯片价格节节攀升背景下的资金难题,实现销售额逆势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17.8%。
在不断完善机制,引领优质创新型企业将“知产”变为“资产”的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增强。近年来温州市承接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裁决国家级试点工作,推进“互联网+”专利行政执法平台建设。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查办“汽车脚垫”专利侵权等案件连续三年入选国知局十大典型案例;设立温州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管辖温州、金华、丽水三地重大知识产权案件。此外,健全刑事司法保护协调机制。部门联合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合执法中心”,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工作成效连续八年全省第一。知识产权纠纷仲裁效果显著,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能力建设试点验收考核。(记者鲍南南,通讯员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