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据浙江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杭州分中心(以下简称“杭州保护中心”)21日消息,2月中旬工作人员监测到多个知名化妆品商标在某东南亚国家遭遇抢注事件。对此,杭州保护中心发布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监测结果并提出建议对策。

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产化妆品品牌开始积极开拓全球市场,然而海外商标抢注等问题阻碍了国货品牌的“出海”进程。

据了解,此次抢注事件中出现了一些升级“套路”。例如,抢注方通过两家疑似关联公司先后进行商标抢注和转让,企图迷惑维权企业,掩盖其恶意行为。再如,抢注方针对多个中国化妆品知名商标展开系统性的“批量抢注”,形成了有组织的产业链,严重侵害中国品牌的合法权益。

抢注方还通过“续注”规避风险,在2017年首次抢注后,又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递交不同样式的相同商标,企图延长商标保护期,防止企业通过“不使用撤销”机制维权。

据悉,一般情况下,针对恶意抢注,企业可以依据“恶意”理由提起无效申请,对于长期未使用的抢注商标,可提起“不使用撤销”申请。然而,被侵权企业海外维权仍面临诸多挑战。

根据上述东南亚国家商标法,商标无效申请必须在注册后5年内提起(恶意抢注除外),时间较为紧迫,且要证明对方“主观恶意”需提供充分证据。同时,该国去年将“不使用撤销期”从3年延长至5年,使得我国企业维权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若要提起商标无效申请,企业需要提供合同、销售单据、广告记录,与抢注人存在业务往来关系的证明等完整证据链,以此证明商标知名度以及抢注方的恶意行为。”杭州保护中心维权与协同保护部(海外维权指导部)工作人员表示。

他补充,若选择申请“不使用撤销”,申请人(原告方)不仅要进行网络调查,还要在上述东南亚国家的五个主要城市或岛屿进行实地调查并办理公认证,证据材料不符要求可能导致败诉。两种维权方式都需通过司法程序提起诉讼,维权门槛和成本较高。

面对复杂局面,企业该如何筑牢海外知识产权防线?

杭州保护中心维权与协同保护部(海外维权指导部)建议,企业应在目标市场提前注册商标,将核心类别及衍生类别都纳入保护范围,不给抢注者可乘之机。同时,应委托专业机构定期监测海外商标动态,以便及时应对抢注行为。

在日常经营中,企业应留存好商标使用证据,妥善保存销售单据、广告合同、报关单等,并做好媒体报道、市场调研报告等公开信息的存档,以便为维权提供证据支持。此外,要时刻关注目标国法律变化,可通过委托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高海外维权成功率。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杭州将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杭州分中心、海外知识产权公益服务网点建设。

据悉,接下去杭州将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政策环境研究,实施重点贸易国家知识产权海外纠纷预警监测,引导保险机构开展海外侵权责任险等业务,还将指导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和出口产品知识产权合规自检,探索数据知识产权跨境流通机制,推动专利国际运营。(蓝伊旎、兰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