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到今年(2022年)已颁布40周年,目前,有效的商标注册已经超过了4000万件。商标工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哪些促进作用?7月1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对此问题做出回应。

胡文辉介绍,1982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颁布的第一部知识产权专门法律,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针对经济发展中的新形势、新情况,40年来,商标法先后进行了四次修改,有力保护了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提升。伴随经济发展,我国商标申请量、注册量连续多年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于2015年首次实现了“商标累计申请量、商标累计注册量和有效注册商标量”三个超千万。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加强商标审查能力建设,2021年首次实现年度商标注册审查量超1000万件,将一般情形下商标注册周期稳定在7个月,很好地提升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这是第一个方面。

二是外国在华投资信心增强。商标法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增强了外国投资者在华经营发展信心。商标法实施当年,国外在华商标申请不足2000件,2007年申请量首次突破10万件,2021年达到25.8万件,年平均增速达14.2%。截至今年6月底,有超过200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华拥有有效注册商标,其中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韩国的市场主体有效注册商标的数量位居前五位。

三是商标品牌价值和社会效益不断显现。从品牌价值来看,2022年Brand Finance全球最具品牌价值500强中,中国上榜的有84个,位居全球第二,涉及金融、科技、食品、工程、物流等多个领域,总价值达1.6万亿美元。从社会效益来看,在商标富农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区域公共品牌,有效助力特色产业培育,成为农民增收的“钱袋子”和“摇钱树”,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新出路。

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商标恶意注册、囤积的问题。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治理工作力度,集中开展打击商标恶意抢注专项行动,常态化打击商标恶意囤积行为,商标注册秩序进一步规范,市场环境也得到净化。

胡文辉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下一步将继续严格按照商标法的规定,做好商标注册和保护工作,为保市场主体、稳经济大盘和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提供有力保障。(林佳欣)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