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是“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施工图,明确了知识产权保护迈上新台阶、运用取得新成效、服务达到新水平、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的“四新”目标,并从创造、运用、保护3方面提出了8项预期性指标。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前我国知识产权规划各个指标的完成进度如何?

“从最新统计监测数据来看,规划指标进展总体符合预期。其中,4项指标已提前实现,分别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和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2项指标进展快于预期,分别是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和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局长、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在会上表示。

葛树进一步表示,具体有以下特点:

一是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储备加速。截至2023年末,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8件,较“十三五”末提高5.5件,有望在今年提前实现预期目标。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6.5万件,“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23.3%。

二是知识产权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5.32万亿元,“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12.4%,占GDP比重达到12.7%,以不足全社会7%的就业人员,贡献了全国1/8以上的GDP。2022年,版权产业增加值达到8.9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41%。

三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普惠力度不断加大。2023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8539.9亿元,惠及企业3.7万家,其中质押登记金额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贷款惠及中小微企业2.6万家。“十四五”以来,质押融资登记金额、惠企数量等均持续快速增长。

四是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2023年,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为3765.2亿元,较2020年扩大570.8亿元,增幅为17.9%,其中,出口额增幅为28.9%,高出进口额增幅13.4个百分点。

五是知识产权保护成效获社会公众普遍认可。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升至82.04分,较上年提高0.79分,创历史新高;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到91.9%,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