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记者5月28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已布局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71家,快速维权中心42家。全国主要的大城市、经济强市基本上都建设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表示,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地方布局建设了一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为创新主体、经营主体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综合服务,它们是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知识产权快保护的重要支撑。

郭雯介绍,快保护机构覆盖面持续扩大。主要小商品、快消商品产业集聚区基本都建设了快速维权中心。

快保护工作成效也日益突显。今年1至4月,全国快保护机构共受理维权案件3.5万件,平均办理周期2周左右;受理专利预审请求8.5万件,通过预审的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保持在3个月以内,极大地便利了权利人获权维权。

此外,快保护服务惠及广大创新主体。目前,在快保护机构备案的企事业单位已经超过15万家。2023年,全国快保护机构共发布专利分析导航报告833个,开展公益培训活动2142次,培训人数达41.3万人次,服务创新主体的作用更加明显。

郭雯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作用,推动形成以国家级快保护机构为支点,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保护机构为延伸,梯次布局、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鼓励地方依照国家级快保护机构业务范围和运行标准,推进本辖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站建设。强化快保护能力提升,培育打造一批“高精优”快保护机构,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汪子旭)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