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记者5月21日了解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纵深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加快形成长效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从推动专利盘活、提升竞争优势、强化政策导向、形成长效机制四个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推动专项行动纵深实施。

第一,在“高质量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面,《通知》提出:

一是从供需两端发力深入推进转化对接活动。各地要进一步组织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机构等,有效利用专利盘活系统开展数据分析与线上供需对接。要加大需求端发力,组织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分领域调研收集本地中小企业技术需求,挖掘分析符合企业需求的存量专利及其科研团队。指导支持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龙头企业等,挖掘分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技术需求,依托专利盘活系统筛选匹配对应的专利和高校、科研机构,组织专场对接活动。

二是重点推进校企双方评价一致的高价值专利快速转化。各地要以高校院所自评和企业评价共同认可的可转化高价值专利为重点,结合本地区投资、招商等重点任务,组织引导相关企业,优选一批可转化高价值专利作为专利产业化重点项目,优先匹配政策、资金和服务等资源,予以重点推介和支持。

三是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各地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工具进行转化对接。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根据当地需求从存量专利盘活系统中,有序获取相关产业的可转化专利数据,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工具,开展专利技术解析、应用场景挖掘和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分析,构建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实现高效精准匹配。

第二,在“以专利产业化助力提升中小企业和重点产业竞争优势”方面,《通知》提出:

一是加快培育一批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各地要会同相关部门,向金融机构、区域性股权市场、科创基金、公共服务机构、龙头企业等集中推送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名单,组织实施技术需求对接、产业化配套服务、投融资扶持等重点培育举措,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吸纳具有“独门绝技”专利技术的入库企业和专利密集型产品,进入产业链供应链,加强企业上市知识产权服务,加大对入库企业专利产业化成长的支持力度。

二是有力推动专利密集型产品量质齐升。加快推动专利密集型产品评价标准完善升级,强化相关政策支持。各地要以科技型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专利产品备案质量和数量;强化商标品牌与专利密集型产品的协同联动,加大展览展销、线上线下推介力度。

三是加快产业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机制建设。组织开展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在联合科技攻关和产业化合作中合理约定知识产权权利义务、权益归属和分配规则,共同培育运营高价值专利,形成信息共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作范式。支持建设重点领域高质量专利池,按照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原则,实现可持续运行。

第三,在“强化提升专利质量促进专利产业化的政策导向”方面,《通知》提出:

一是各地要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考核、评价、资助等三种类型,对政府及政府部门设定的专利相关指标考核政策,相关部门出台的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企业认定、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评价类政策,以及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出台的专利资助奖励政策等,进行全面梳理盘点。

二是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指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内部专利管理制度和涉及专利指标的项目、人才、职称等相关考核规定,进行全面梳理,对相关粗放式、唯数量的考核指标规定,应当督促高校和科研机构提出优化调整安排。

三是全面推进实施专利代理服务采购政策。树立“优质优价”导向,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医院、国家实验室等单位,全面实施专利代理服务政府采购需求标准,鼓励引导大型国企、民办高校、上市公司、创新型企业等参照使用。

第四,在“加快形成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长效机制”方面,《通知》提出:

一是健全完善专利分级分类动态管理机制。健全完善增量专利动态盘点机制,结合前期存量专利盘点的成功经验,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对新增专利加大盘点入库力度,不断扩充专利转化资源库。各地要督促高校和科研机构健全完善专利分级分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专利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根据专利实施和产业化效果,优化调整相关的专利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措施。

二是积极推广“先使用后付费”“开放许可”等转化模式。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突破“一次性买断”的传统模式,采取前期“零门槛费”,后期“分期支付”“里程碑支付”“提成支付”等“先使用后付费”方式,让更多中小企业高效、低成本使用专利技术。各地要加大力度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筛选实用性强、应用领域广泛的存量专利,进行开放许可。

三是推动建立健全有利于专利转化的激励机制。各省级知识产权部门要积极参与本地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相关工作,会同相关部门细化落实专利转化的尽职免责规定,健全完善专利转化的容错机制。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集技术转移转化与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为一体的专门机构,合理确定转化收益分配比例,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强化对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运营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激励措施。

四是加快构建开放协同、运行高效的专利转化运用生态。各地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方协同、服务联动的原则,充分调动知识产权交易机构、技术转移机构、投融资机构、概念验证和小试中试平台、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及信息服务中心等各类服务主体的积极性,优势互补、高效协同,在专利转化运用中同向发力,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健全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推动形成专利转化运用的长效机制。

五是夯实各级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支撑基础。健全完善专利转化运用市场化服务链条,拓展专利代理机构服务领域,培育一批专业性强、信用良好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专家型人才,为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效能提供坚实支撑。(记者 王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