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6月27日举办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郭雯在会上表示,目前,在全国29个省区市设立了7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覆盖全国80%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8个万亿级产业集聚区和173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为17.2万家备案主体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一站式”保护,在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助力布局高价值专利,有力保护创新。保护中心坚持高价值、高质量导向,不断加强预审流程和质量规范化管理,通过专业高效的预审服务有力支持创新成果专利布局。今年1—5月,各保护中心预审后的发明专利,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共授权7.5万件。

二是协助快速解决纠纷,优化营商环境。保护中心积极搭建行政、司法、调解、仲裁等多元解纷渠道,成为高效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便利窗口。今年1—5月,保护中心共受理知识产权维权案件3.8万件,平均办结周期在2周以内;其中,直接调解纠纷1.1万件,协助办理行政执法案件近3000件,协助办理行政裁决案件5400件;各中心累计开展知识产权公益培训828次,培训人员17.5万人次,为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加强涉外保护服务,护航企业“走出去”。一方面,保护中心充分发挥窗口优势,为国内外各类主体提供一视同仁的快速协同保护服务,目前,在保护中心备案的外资合资企业也已超8000家。另一方面,保护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支持企业“走出去”。今年1—5月,各中心共开展导航分析项目97个,指导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海外布局;加强跨境电商、海外商标抢注等领域风险监测,累计向企业提供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咨询服务1137次。

郭雯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持续推动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以快速协同保护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