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安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排名全国第6;安徽部分地区相关行业人才在平均收入方面,处于全国第一梯队……3月12日,由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参与研制的机器人产业蓝皮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0~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线上发布。该“皖产”蓝皮书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蓝皮书系列的第二部力作。蓝皮书指出,截至2019年底,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达全球第一。

  首次将传感器和软件系统列为核心零部件

  2020年,在全民“战疫”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无人配送、防疫消杀等多种机器人广泛应用于防控第一线,创新智能机器人及装备突显出科技的力量。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了更好把脉中国机器人产业,位于合肥的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与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联合历时一年调研、论证,编撰完成了机器人产业蓝皮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0~2021)》。据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院长于振中介绍,该蓝皮书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蓝皮书系列的第二部力作。

  该书从区域、资本、人才、专利及创新等五个维度对中国机器人产业进行剖析,研究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机制,并对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做出权威判断。其中,该蓝皮书在传统三大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之外,将传感器和软件系统也列为新型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这是该蓝皮书基于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给出的首创定义。

  安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排名全国第6

  蓝皮书指出,截至2019年底,中国受理机器人相关专利总量为162485件,占全球已公开的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总量的44%,已赶超日本、美国、韩国、德国跃居全球第一。

  此外,蓝皮书还指出,目前,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在一些行业取得了较大提升,其中食品饮料行业国产化率提升较为明显,3C行业略有提升。投融资方面,分领域看,服务机器人依然是资本重点关注的领域,投融资事件占比55%;除各类工业机器人外,物流、医疗、教育娱乐和商业服务机器人领域的投资热度也较高。

  聚焦安徽,根据该“蓝皮书”统计,在专利方面,截至2020年8月,安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排名全国第6,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和上海。同时,“蓝皮书”指出,在技术竞争力要素方面,安徽拥有中国科大等高校,在人工智能、计算机、信息工程等方面拥有优势资源;在人才上,安徽部分地区相关行业人才在平均收入方面,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同时,安徽具有较好的相关领域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政策。(记者刘畅、司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