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6月25日获悉,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基于三峡库区消落带岩体劣化现象,研发出的一种潜在滑坡隐患识别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据介绍,这是首个针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岩体劣化引发潜在滑坡隐患的识别方法,对精准服务三峡工程等高山峡谷水利工程蓄水运行期地灾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水库水位涨落作用下,岩土体普遍存在渐进性劣化变形趋势,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据介绍,三峡工程完成建设期地质灾害规模性集中防治,转入正常蓄水运行期后,库区每年水位循环涨落30米,形成480千米的库区斜坡劣化带,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日益增多,威胁着沿线居民和长江航运的安全。
有效防控库岸消落带岩体劣化是保障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与安全运行的迫切需求。自2019年起,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研究者在秭归到巫山段几十公里的库区范围内,开展岩体劣化机理及其规律、影响、防控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共识别出116处新生型潜在滑坡隐患点,总结出2大岩类7种隐患演化模式,研发出“一种基于岩体劣化特征的库岸潜在滑坡隐患识别方法”。
据介绍,该方法融合了平面正射影像、三维多角度倾斜影像、高精度数字化模型等多种手段,对不同类型岩体劣化诱发滑坡隐患点的发育特征进行识别,并建立灾变演化识别模型及其判别体系、监测预警模型,可以大幅提高潜在滑坡隐患识别成功率,减少地质灾害错判、漏判。
下一步,该中心将该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其他100多公里重点库岸。(记者林晶,通讯员陈琳、实习生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