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山东邹城市市场监管局立足机器人产业基础,通过构建市场化运营体系,加速专利转移转化和专利开放许可,推动“知产”变“资产”、“专利”变“红利”,促进机器人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强化党建共建联建,实现知识产权共创共享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正方机器人产业园存在的企业协作意识不强、专利授权量低和转移转化慢等问题,成立了邹城市机器人产业链党建联盟、邹城市工业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和运营中心。邹城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党支部发挥业务优势,充分运用党建引领、载体作用,强化同机器人产业链党建联盟的联动交流,促进了机器人产业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提升,增强了企业间的协同联动。邹城市工业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和运营中心建立了知识产权特别是发明专利的“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市场化运营方式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为专利开放许可搭建了智慧桥,使“闲知产”变身“金疙瘩”。目前,正方机器人产业园入驻企业36家,拥有发明专利233件,实施转移转化27件,实现许可7件,产值达50多亿元,承担了全省智能机器人产业专利技术转移转化试点项目,建设了济宁市工业机器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平台。
聚焦企业需求,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展专利转化工程,着眼工业机器人产业前沿技术和企业实际,引进北京上禾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等高端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协助企业挖掘专利技术点,指导建立专利导航基地。“山东正方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选山东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项目,山东金科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前仅有授权专利7件,2022年以来新增专利授权量21件,增幅达300%。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和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衬帽压合生产线工艺,运用“一种无碱超细玻璃纤维配方”专利投入生产后,产值增加7000多万元。该专利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的空白,荣获2022中国·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二等奖。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工程,架好知识产权校企合作的桥梁,山东天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创新“卡脖子”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今年已新增授权专利7件,其中运用“一种用于四臂掘锚护中的平衡测试装置及使用方法”专利研制的新产品——掘锚一体机,年产值增加3亿多元。企业荣获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提升运用效能,推动“沉睡专利”变现
深入开展“入园惠企”行动,聚焦企业融资“痛点”,点对点指导、面对面把脉,组织政银企对接会,指导企业通过办理专利质押贷款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指导相关企业办理专利质押融资贷款17笔,融资1.28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技术研发和扩大规模缺少资金的困难。优化机器人产业专利开放许可服务,根据企业需求,深入企业一线,“一对一”精准指导企业通过省开放许可专利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开放许可信息,帮助企业实现专利转化运用市场化,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有序流动。指导山东兖能泰德重工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的27件产品完成了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