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10月29日,河南省2024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活动(豫西片区——洛阳站)举行。现场,洛阳、三门峡和济源示范区签订《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协议》,将促进三地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

近年,洛阳以发展风口产业为主线,依托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多元化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连续三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知识产权指标全省第二。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洛阳有效专利量从2021年的2.9万件增至6.6万件,年均增幅2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87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1件,数量均为全省第二。洛阳共有国家级知识产权强企37家,省级知识产权强企118家,市级知识产权强企128家,300余家企业和高校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

保护力度持续加强。目前,全市共有917家企事业单位在洛阳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成备案,共接收专利预审申请1853件,受理1792件。建设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中心,已处理知识产权纠纷200余件,案件办理周期压缩50%以上。

专利转化硕果累累。2023年,在洛高校和科研院所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52件,占全市有效发明专利的19.3%。

知识产权金融实现新突破。2023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6.17亿,同比增长45%;2024年上半年质押融资金额共计3.32亿元,同比增长23.4%。目前,洛阳市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已正式向深交所提交发行申请,25家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其中,成功发行后可为企业带来1.33亿元的资金支持。

洛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洛阳将持续探索专利转化运用新路径,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将专利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记者李岚,通讯员孙怀真、陈翔)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